關鍵詞:農民增收
“蛋糕”做大,更要分好
“十二五”規劃追求“民富”,“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是“十二五”主要目標之一,意味著國家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收入分配體制將提升到更重要的戰略高度。
“所謂發展,不是簡單地看GDP,更要看重老百姓的收入和福利的改善。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包容性增長,尋求的就是社會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讓更多的人分享發展的成果。”韓俊說。
“十一五”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先後跨上4000元、5000元台階,2009年達到5153元,年均實際增長8.3%,成為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收入增長最快時期之一。但不容忽視,目前城鄉收入差距仍在拉大,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韓俊分析,“十二五”期間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不小:
首先,中國尚有近1億農村剩餘勞動力,但主要以40歲以上的農民為主,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轉移就業難度大。
其次,農業物質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比較效益偏低矛盾仍很突出。農產品價格總體偏低,各項補貼的增加還不能抵消成本上漲造成的影響。這給農業的家庭經營收入增長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最後,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寬,財產性收入有限、轉移性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仍很低。
如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李國祥說,根據《建議》,要使農民收入普遍快速增加,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今後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將更多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提高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額,不斷挖掘農業增收潛力,實現農民工資性收入更快增長;調整國民收入再分配,增加糧農和其他弱勢群體農民的轉移性收入;通過城鄉一體化的要素市場建設,擴大農民財產性收入來源。只有這樣,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才能遏制。
韓俊說,2005—2009年,農民增加的收入46.7%來自工資性收入的增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從根本上來講還是靠促進農民轉移就業,一是合理穩定提高農民工的工資水平;二是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建立有利於促進就業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三是促進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機會。
“十二五”期間,調節收入分配比重,要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速不低於GDP增速,勞動者收入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保持協調。“民富”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在未來五年,農民增收的瓶頸將逐步打破,農民的腰包會越來越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