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供應總量
除了代賣費,蔣勇寶等人還會在商戶中強行“入幹股”。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開介紹,看到哪家商戶效益好,蔣勇寶等人就會入股,“一分錢不交,不經營,不承擔損失,只收利潤。”張開說,蔣勇寶團夥一般與商戶利潤六四開,他們拿六,商戶拿四,有時蔣勇寶等人甚至拿得更多,“為了多掙點利潤,這些商戶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價格。”
蔣勇寶等人還控制商戶的進出貨渠道。“原來商戶每天能進10車,現在只能進2車,商戶要是多進貨就會遭到拳打腳踢或者威嚇。”工作人員說,總供應量下來後,菜價自然要上漲,這是供需的必然規律使然,由此,蔣勇寶等人入幹股的攤位菜價就可提高,“因北京整體菜品供應需求量大,所以不愁賣不出去。”
增加流通環節
除了控制進貨量,蔣勇寶等人還控制了北京一些二級市場在新發地進貨的渠道,這樣就增加了流通環節。
張開介紹,清河小營菜市場的大葱渠道就被控制。蔣勇寶等人指定只有清河小營菜市場的部分商戶可從新發地進貨,其他商戶敢來的話輕則被恫嚇,重則吃拳腳。
被允許進貨的商戶按照多少錢進貨也是蔣勇寶等人說了算,蔣勇寶等人會採用強買強賣的方式,霸住菜品,不允許商戶出售並壓低菜品價格,然後高價賣給二級市場的商戶,完成“空手套白狼”的過程。
被允許從新發地市場進貨的商戶將大葱運回所在的二級市場後,其他商戶要想賣葱只能從那些商戶手中批發,流通環節的增加直接導致價格上漲。
新發地市場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一級市場,新發地市場的菜品供應量占北京的至少八成,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菜價一般會翻一倍,這樣才能保證商戶有利潤。經過三級甚至四級市場流通渠道售賣,菜價會進一步提高,所以,蔣勇寶等人在新發地提高1毛錢菜價,百姓餐桌上的菜品價格提高不會少於2毛。
該工作人員表示,11月中旬,蔣勇寶等人被警方打黑部門端掉後,新發地市場秩序井然。
物價上漲之供給:蔬菜供給“追不上”人口增長
耕地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耕地總量"追不上"人口增速,蔬菜自給率也就上不去了,供應不上,價格必然上漲。”北京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
增產保供應成為穩定物價的首選措施,北京市政府在11月30日提出12條措施,第一條就是“大力發展生產,提高農產品自給能力。”北京擬在本月出台菜籃子工程計劃,未來5年,北京的菜田要達到70萬畝。
1、北京需求有多大一年吃掉千萬噸
如果按照北京常住人口2000萬計算,北京每天消費蔬菜要2000萬公斤。
“我們每人每天大約吃掉1公斤的蔬菜。”新發地市場統計中心負責人劉通說。一公斤,這個數字聽起來有點多。劉通解釋說,我們在市場上買的蔬菜專業術語叫毛菜,也就是說沒有洗,沒有去除不能吃的部分。
如果按照北京常住人口2000萬計算,也就是說,北京每天消費蔬菜要2000萬公斤,一年就是730萬噸蔬菜。有分析人士稱,加上飯店、賓館及浪費等情況,實際上北京一年的蔬菜消費量可能要達到千萬噸。
這上千萬噸的蔬菜從哪裡來,七成多來自周邊省市。
市農委副主任陳濤說,北京人口逐年增加,但土地資源有限,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區域也相對固定。農民不僅要種菜,還要種水果、糧食等。經過分配後,蔬菜種植面積也是有限的。這樣,蔬菜的產量因為巨大的消費量而顯現不足,只能靠外地供應。陳濤說,建國初期,由於是計劃經濟,流通也不方便,北京的蔬菜自給率很高,基本全靠自給自足,但經濟要發展,肯定要流通起來更合理。
如今面對上漲的菜價,北京市提出一方面要加強與蔬菜產地對接,實施直接建基地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降低菜價。另一方面,北京擬在本月出台菜籃子工程計劃,以全面提高蔬菜自給率,將現有的28%自給率提高到35%。按此計劃,五年內北京市將新增菜田10萬畝,總量達到70萬畝。
2、本地能否滿足需要 嘴多了地卻少了
人口在增加,農產品的供應顯然跟不上,這樣的話,價格上漲是必然的。
在菜價上漲的節骨眼上,北京市要增加菜田的消息,不禁讓人聯想,如果本地的菜田足夠多,生產出的蔬菜也足夠多,省去巨額的運輸成本、人力成本等一系列中間環節,那麼市民就能吃上便宜不少的菜。
另一組數據卻顯示,北京市耕地面積正在逐年減少。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耕地面積約350萬畝,2008年下降到310萬畝。包括糧食蔬菜在內的10餘種農作物全部顯示播種面積在減少,除了玉米和花卉。
北京市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對記者說,不但是北京,全國的耕地面積都在逐年減少。新發地是北京市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北京市場九成蔬菜供應靠新發地。他說,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轉成居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人口在增加,農產品的供應顯然跟不上,這樣的話,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他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大勢所趨,在國家有利的調控下,每年上漲1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3、外地菜能否抑價 大家都知道囤貨了
過去大批貨往市場進,現在是一點一點進,收不上來貨。
北京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顯然單靠本地不可能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必然要從外地運入大量蔬菜糧油。如山東壽光每天都會有大量裝滿蔬菜的車運往北京,大約有150萬到200萬公斤,包括了70多個品種,既有普通的家常菜也有比較高檔的菜。
環繞北京的河北省也是北京重要的“菜園子”,作為蔬菜生產和調出大省,去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1651萬畝,產品除滿足省內需求外,主要銷往京津等地,外銷率達一半以上,對保障首都等地的蔬菜供應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上漲的菜價,河北省要求在環首都的涿州、懷來、豐寧、三河、大廠、固安等13縣市分別建設綠色有機蔬菜基地,每個縣市先選擇30至50個村,每個村建設不低於1000畝的蔬菜生產標準園。
蔬菜在生產環節得到了保障,但能否足量地進京擺上市民餐桌呢?
王淑華是玉泉路糧油市場的商戶,做了十幾年的糧食批發生意,前段時間去河南收購農民手中的玉米,根本就收不上來,沒有人賣。“過去大批貨往市場進,現在是一點一點進,收不上來貨。”王淑華有點發愁,“現在糧食特別不好收,很多農民就放在手裡,不著急往外賣。”
有專家告訴記者,農民現在並不著急賣農產品。過去農民種地,莊稼一旦收獲希望馬上賣出去,拿到錢趕緊買種子肥料為下茬播種做準備。現在農村有小額貸款,農民不愁資金問題,辛苦種了一年,農民也等著漲價,“他們對漲價都有心理預期,所以不著急賣”。王淑華說,過去糧商和市場大戶都知道多進貨,然後等著高價再往外賣。現在的情況是,“農民也不著急賣了,大家都知道囤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