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美元是“殺雞取卵”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認為,美元的強勢能維持多久對環球市場有深遠影響。一般的看法,美聯儲亂印鈔票,所以美元強勢不能持續,長遠不值錢。此外,有另一種說法是,由於美國不能解決自己過度負債的問題,所以希望美元貶值,使債款變相減少。
不過,由於美元在國際不可取代的地位(如貿易結算、央行儲備、被緊盯的貨幣等),當美國亂印鈔票時,很多其它國家也被迫跟隨,增加本國的貨幣作為對衝。所以,美國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很多國家也使本國的貨幣也相對寬鬆,歐洲便是很好的例子。美國印鈔票,相對於實物如黃金是會貶值,但相對於其它貨幣,特別是如歐元、英鎊、澳元等,卻未必一定對。
弱美元是不是真的對美國最好呢?
未必。弱美元或許可以變相減債,但是長遠來說,一個不穩定的美元會加速降低美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減少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上的優勢。所以,弱美元是一個“殺雞取卵”的下策,我很難想象是美國政府的政策目標。
從經濟實力來說,正是由於美國可以利用其它國家替它埋單,所以,雖然金融海嘯的源頭是美國,美國的現況比歐洲更為可控,起碼不至於一沉不起,這也是支持美元(相對於以上的貨幣)的其中一個因素。一個簡單的例子,愛爾蘭表面問題跟美國非常相似:樓市泡沫爆破、金融機構過分集中和過大、失業率高漲、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等;為什麼愛爾蘭就要被逼勒緊腰帶、被逼接受歐盟和IMF的救濟、被逼承受每個愛爾蘭人平均約兩萬歐元的負債呢?這當然就是強國與弱國、強貨幣與沒有自己貨幣的分別。
有人說,美國政府的“出口術”表面上是行“強美元政策”,實際上是弱美元。這個說法有可能,不過我仍然認為,出口術不能永無止境。最終,美元不可能太弱。我認為要保持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保持貨幣長遠穩定是一個重要環節。美國要維持自己國家的影響力,不敢去犧牲貨幣的優勢。
還有人說美國政府現在只有一個政策目標——要提高出口、增加就業,所以逼於無奈下也要使用弱美元。這個當然有可能,但眾所周知,增加就業的問題起碼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去解決。長時間的使用弱美元代價會非常大。而且,歐洲與英國的問題不輕,和美國根本是同病相憐,提高出口的目的地是新興市場;自金融海嘯到現在,美元相對於新興市場貨幣已經貶值不少,已經有不少的競爭力,不一定要再進一步相對歐元、英鎊去貶值。
最後,就是一些技術性的因素去支撐美元。相對於歐美以外的其它地區,美國的物價是非常低,這當然和美國仍然緊縮的信貸情況有關,其中消費信貸是個重災區。這是因為消費信貸其中一個重要渠道是“影子銀行”。雖然美國政府做了這麼多的東西、印了這麼多的錢、推出了這麼多的救市措施,消費信貸仍然處於一個雙位數字的下跌。從總量來說,消費信貸從2萬6千億美元,降到只有2萬4千億美元左右。換句話說,單單消費信貸一項,已經使信貸減少了2千億美元。現代金融,信貸即是貨幣,信貸減少,亦即是貨幣供應減少。信貸和貨幣供應減少,使美國的物價升幅不大,仍處於通縮邊緣。
2010年,可以說是美國經濟技術性復甦的一年,全年大概有2-3%的GDP增長,勞動生產力也有所提升。但由於以上的原因,物價的增幅卻仍然追不上GDP和勞動生產力的增幅。一般來說,物價相對低,貨幣會有上升壓力:如果美國經濟增長不能表達在物價的升幅上,可能便會表達在匯率上。這一點,日本是一個好例子。日本迷失二十年,由於通縮關係,物價沒有升幅,經濟生產力的升幅卻反映在日元的升幅,這正解釋了為什麼日本雖然做了那麼多的“量化寬鬆”,但日元仍然不斷上漲。
美元最近的強勢,與歐洲五國和其它的地緣政治有關係,是否就此轉強,仍然要觀察,不過,一廂情願地認為美元(相對於其它貨幣)長遠一定會弱,卻未必有足夠的理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