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的安保懇談會報告和12月出台的日本新防衛大綱及其中期防衛計劃都充分顯示出,防範中國是其最為核心的內容。日本的戰略疑慮不僅對雙方關係的穩定帶來極大的負面作用,也證明日本並不相信中國的和平發展目標能夠實現。日本對華心態的變化導致其外交決策心理環境的變化。
中國的崛起是否意味著戰爭威脅?這要看中國是否有這樣的主觀意願和客觀能力。答案是清楚的,既沒有意願也沒有充分的能力。和平與發展是中國的戰略目標和行動原則,中國必須也不得不專心致志於自身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儘管中國GDP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但經濟規模不等於競爭力,更不等於軍事強力。中國在經濟、軍事、軟實力上距離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距離日本能夠保持42年的世界第二,也還要經受41年的考驗,而日本的海洋發展實力、現有艦艇的高科技含量以及航母製造能力都遠高於中國。如果過於誇大中國的軍事力量,渲染中國的潛在威脅,會導致不由自主地站在對立的立場,擾亂中日關係的大局。因此,問題的關鍵是,要謀求一個什麼樣的中日雙邊關係,是對立的,還是合作與協商的?
不可否認,中國外交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如何解決經濟和戰略走出去的“不平衡。中國應當有足夠的軍事能力,為內部經濟發展和外部貿易安全服務。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希望中國就軍事現代化意圖以及軍費的增加採取更加公開、開放、透明的態度,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期待。軍事發展越是處於“孤立”狀態越容易引起外界的戰略猜疑,因此,中國需要以開放的心態與周邊國家建立軍事上的雙向開放與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