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今年春節,蕪湖市民張鵬開車載著母親、妻子和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兒子,一家四口來到了張鵬的老家——蕪湖市繁昌縣農村過年。“除了看望老家親戚,更重要的是想讓妻子孩子感受老家濃濃的年味。”張鵬說。
新華社報道,張鵬和妻子今年都是28歲,是標準的“80後”。“前兩年,我和妻子工作都很忙,連年貨都沒怎麼準備,年夜飯也是在飯店吃的,覺著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張鵬感嘆道。
說起小時候自己在老家農村過年的場景,張鵬滔滔不絕起來。“我老家每年的春節都有舞板凳龍的習俗。村裡大夥兒舞起板凳龍,穿村過戶,鞭炮鼓樂齊鳴,別提多熱鬧了。這次回家過年,就讓在城市出生長大的妻子和兒子見識見識。”他說。
春節是中國人全家團圓、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對過年的民俗不再熱衷,“宅”在家裡、“K歌”、“出國旅遊”等活動受到不少年輕人的熱捧,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似乎漸行漸遠。
然而,不少像張鵬這樣的中國“80後”、“90後”年輕一代選擇重拾春節傳統年俗,努力營造感受過年的氛圍,讓春節過得有滋有味。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朱麗,過年不但給自己買了一身大紅的“行頭”,而且購買了不少色調喜慶的床上用品,紅色床單、紅色被套、紅色靠枕、紅色地毯……“以前肯定覺得土氣。”朱麗笑著說,但是現在覺得大過年的,紅色顯得喜慶,家裡看起來也更熱鬧一些!
春節期間,在蕪湖市鳩茲廣場春節文化活動表演現場,民族服飾特色鮮明、道具碧麗耀眼流光溢彩;“二龍戲珠”隊伍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大頭娃娃”更是興高采烈地帶領遊客歡騰起舞。
表演的演員和在場觀眾中有不少年輕人。“這樣的氣氛才叫過年啊!真希望以後能多參與些民俗活動。”在南京大學就讀的蕪湖女孩吳燕告訴記者,“記得小時候市裡面年味特別濃,現在住在高樓大廈裡,對門的鄰居都很少串門拜年了。”
吳燕告訴記者,為了找回丟失的年味,她讓父母別再買印刷好的對聯,學過書法的她今年寫了不少副,自己家和許多親戚家門上貼得都是自己的“墨寶”。
“今年春節我還做了家裡的春卷、蛋餃,之前有時候連父母都想不到做這些,有幾年都沒吃上。”吳燕說,“不過,我認為過年最重要的是給長輩們拜年,和他們坐在一起聊天,最濃的年味還是在與和家人的團圓中。”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表示,社會上有“年味淡了”的說法,說明老百姓還是有對中國傳統年俗的精神需求和盼望。中國年輕一代重拾各種春節傳統年俗,讓年味代代延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讓人感到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