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均衡治擇校,以規範促減負
長期以來,中小學“擇校熱”、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等一直是公眾反映突出的教育難點。如何破解義務教育階段的這些難題,備受關注。新一輪教育改革明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多種途徑解決擇校問題,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基本方略。
如以天津、山西等9地為試點,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探索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試點目標為,城鄉學校硬件配制將基本趨於一致,師資等軟件開展交流,縮小城鄉間教育設施、教學水平的差距。一些教育界人士解讀該政策取向認為,實行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一方面是農村學校要達標,另一方面是城市財政再富足,學校也要樸素,而不能奢華。
近年來,安徽銅陵、四川成都、河南鄭州等多個地方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途徑。他們有的創新體制機制,實施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制度,有的實行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辦法。在新一輪改革中,教育部確定在天津、河北、河南等多地,推廣先進經驗,鼓勵更多創新,探索更多有利於教育均衡發展的途徑。
在減負方面,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對改革充滿期待。遼寧盤錦、江蘇南通等地將作為首批試點,試點的重點是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考試評價制度,探索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途徑和方法。同時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將重點研究制定義務教育質量督導評價標準,改革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辦法,建立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以求從根本上消除阻礙素質教育發展的內在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