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痼疾掣肘山西轉型
熟知山西情況的當地政情人士說,貪腐現象屢禁不止的山西官場痼疾由來已久,由煤礦資源所引發的暴富,以及背後地方官員和利益群體的種種糾結,在過去多年中已然暴露無遺。在許多當地人看來,一些官員並未為山西的發展提供強力支持。相反,不正常的官場規則已成為山西轉型的掣肘。
歷任山西執政者,都曾對山西吏治表達過自己的不滿。如於幼軍,他曾歷陳山西地方官員四種“病症”:誠信缺乏症、大局淡化症、服務冷漠症、效率低下症。而孟學農也直言山西官員缺乏市場意識和銳氣。
拍案而起者也有。就在袁純清到山西前兩個月,在有山西省省長王君參加的山西省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一位與會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些官員拿了下發材料就悄悄溜出會場。王君當場怒喝:“電視照相了,辦公廳記下了,接著晚上播出。如果把部隊帶到這個程度,那工作還怎麼搞?什麼都搞不成!”
山西官場的狀態看起來也讓新書記袁純清不滿。在他去年全面闡釋轉型思路的“7.29”講話中,這位省委書記說,“一些幹部滿足於資源優勢下的小日子……在得過且過中打發時光”。
當然,山西的吏治未必就比別的地方更為惡劣,一位研究者就曾如此對本報記者辯解。在他看來,如同污名化的“山西煤老板”標簽一樣,因為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處於風暴眼中的山西官員更容易留下諸如官商勾結這樣的印象。
尤其出現億元警察、一個縣煤炭局長就有幾億資產的案子,所以連帶著整個山西官場形象受影響。
這種印象甚至激起了外界對山西執政者的某種同情。及至臨汾市委書記9年換了5任,襄汾潰壩後無人願意接手的窘境發生後,“晉官難當”成為當時中國官場最具有意味的一個詞,而“山西省長誰來幹,臨汾人民說了算”更是成為苦澀幽默。
但客觀地說,因為腐敗而引發的官場地震在山西也確實未曾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