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2日,印度人抗議糧價飛漲。(資料圖片) |
財經觀天下:破解全球糧價危局亟須標本兼治
進入2011年,全球糧價屢創新高,並且看不到近期有止步的跡象。2008年的糧食危機,曾在全球30多個國家引發騷亂,破壞性令世界震撼。那場“寂靜的海嘯”退去還不足三年,新一輪危機又已引發了一些地區的社會動蕩,這亟待人們破解。
這一輪糧價高企的成因究竟何在?從基本面看,供需趨緊是糧價高漲的內因。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糧食儲備已降至歷史最低點。
在“供”的方面,自2010年7月份以來,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相繼遭遇異常天氣,小麥等主糧減產,對糧價上漲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去年俄羅斯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隨後頒布小麥出口禁令,揭開了糧價快速上漲的序幕。之後,巴基斯坦洪災、北歐嚴寒、北美暴風雪、澳大利亞洪水飓風、南美不同地區的洪水和乾旱輪番襲來,衝擊了相應地區的糧食生產,也助長了糧食漲價的市場預期。
而在“需”的方面,人口增加和食物結構升級對糧食帶來的常規性需求、發達國家發展生物能源帶來的非常規需求均快速增長。全球人口每年持續增加7000萬以上,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把食物鏈升級到耗用大量糧食的畜產品。而在高油價背景下,大量糧油作物用來生產生物燃料,比如美國產玉米的40%被用於生產生物乙醇。
糧價高漲引發糧食安全思考 專家:加強國際合作
2008年的糧食價格高漲伴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讓糧食安全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而如今正在飈升的國際糧價則再度牽動無數人的敏感神經,上個月231點食品價格指數已經超過糧食危機期間最高紀錄,達到了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警告的“危險水平”。糧食危機的陰霾是否會再次籠罩全球?對此,世界糧食組織專家呼籲,必須提高警惕加強國際合作。
專家認為,增加糧食供給需要在政府層面和全球層面加強合作。首先,政府要重視農業發展,加大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生產力。此外,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協調,發達國家、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應採取積極舉措,從根本上幫助貧困國家提高農業生產率。比如糧農組織近期開展的“危機後援助計劃”,負責這個項目的專家馬斯蘭解釋說,“許多年來,國際社會應對糧食危機都是簡單地提供糧食,或是種子、工具等。而現在我們認為,可能有更多合適的選擇和舉措。例如海地援助項目,在偏遠地區的農民可能在地震中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土地等),也就沒有了收入。這已超出危機解決的範疇,而是要從根本上提供支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根本,糧食危機不可輕視。而隨著金融危機逐漸消退,國際社會緊密合作應對危機的氣氛也在淡化,而這對於應對糧食危機來說並不是好消息,不能不引起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