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皮翠拉.瑞沃莉定義的T恤六步旅程,每一步的完成既來源於近代以來全球化貿易體系,形成的自由貿易傳統,也跟各利益方選擇性或無意識違反自由貿易原則,所取得局部、階段競爭優勢有關。換句話說,在同一個事實及其因果關係中,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是“完美”的融合、妥協在一起的。由此就使得要評價自由貿易或貿易保護,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以第一步為例,美國得州所產的棉花能出口到中國,自然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自由貿易,皮翠拉.瑞沃莉還舉出了美國棉農更高的技術水平、管理效率等事實,如果單看這些叙述,自然是自由貿易絕對正確的有利例證。真是這樣嗎?美國棉花之所以要出口(而不是留在美國國內生產),是因為美國國會政治體系中存在特定的農產品政治、棉花政治,通過出口給棉農和棉花貿易商利益團體以巨額補貼(等於美國納稅人補貼棉農、棉花商人)。這是否說明,只有在貿易保護的基礎上,才能達成自由貿易?
美國對棉花等農產品提供巨額補貼的做法,有效的提升了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引發了美國與其他棉花出口國多年糾結的貿易爭端。但皮翠拉.瑞沃莉又暗示我們說,美國補貼棉花出口,使棉花國際價格變得更為低廉,在如此低廉的原料價格基礎上,中國等國家才可能進一步形成極具價格競爭力的出口服裝加工製造業,中國製造(的T恤)才能優質低價行銷全世界。能不能由此說,一個貿易保護,造就了兩段自由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