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美英蘇首腦於1945年2月秘密簽署了《雅爾塔協定》,約定戰後將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全部給蘇聯。
美蘇爭霸導致蘇日重兵對峙
二戰後,蘇聯最初在對日領土問題上並不強硬。斯大林一方面堅稱國後、擇捉二島屬於蘇聯,另一方面表示願意歸還“小千島群島”(色丹和齒舞),前提是日本簽署和約,承認其他島嶼的歸屬。然而,隨著東西方在遠東的力量對比發生改變,蘇聯在對日領土問題上轉為強硬。
20世界50年代中期,蘇聯為離間日美關係,再度就北方四島問題主動對日讓步。1955年6月,日本和蘇聯在倫敦舉行“關係正常化”談判。同年8月,蘇聯暗示可以就齒舞和色丹交換意見。面對這一變故,日本代表請示內閣,但日本首相鳩山一郎的回覆是,除非“整個北方四島一並交還”,否則“不可接受”。
1956年10月12日,鳩山一郎率團赴蘇進行日蘇關係正常化談判。經過妥協,雙方簽署一份聯合宣言,聲明“蘇聯同意把齒舞和色丹交給日本,但這些島嶼的實際交付將在締結蘇日和約之後進行”。然而,隨著日美在1960年簽訂《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且該條約內容敵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外長召見日本大使,強調由於日本喪失獨立性,交出齒舞和色丹已不可能。
冷戰期間,蘇聯和日本都在該區域部署重兵。在冷戰高峰期,日本三分之一以上的陸上軍事力量被部署在緊鄰北方四島的北海道。
俄日圍繞北方四島明爭暗鬥
1991年蘇聯解體,急盼日本經濟援助的俄羅斯開始謀求改善日俄關係。日本則再次將北方四島問題提上兩國關係的議事日程。俄總統葉利欽曾提出分五個階段解決北方四島問題的設想,卻在俄羅斯內部遭遇強大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