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難補 71歲萬隆面臨接班難題
胡軍華
現年71歲的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在雙匯內部具有絕對權威。此前雙匯發展資產重組擱淺時,該報記者聯繫雙匯多個部門,都未獲回覆,萬隆解釋說:“這些事情他們不敢說,只有我敢說。”
萬隆希望在“十二五” 期間雙匯集團年銷售額能達到1000億元,比2010年翻一番。
然而,“十二五”結束時,這位雙匯集團的領軍人物年屆76歲,他退下來誰來接班?對此,萬隆未做回應,雙匯集團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也諱莫如深。
此次雙匯捲入“瘦肉精”醜聞,萬隆坦承這是其有生以來經歷的最大危機。儘管其強調雙匯是“代人受過”,但長期以來雙匯在上游養殖業的“欠賬”似乎為此次危機埋下伏筆。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雙匯的發展一直將重點放在屠宰和加工上,養殖一直是短板,這次為這一短板付出了慘痛代價。
根據雙匯2009年財報,雙匯集團現有屠宰產能2000萬頭左右,但其生豬來源大部分都不是自己養殖,主要來源為對外收購,自建生產基地產能占比不到5%。
養豬投入巨大是制約其提高自養率的主要門檻。萬隆介紹,2009年建設的葉縣雙匯牧業年出欄20萬頭商品豬,投資約2億元,相當於養1萬頭豬需要投入1000萬元。雙匯集團2011年的生豬屠宰量計劃達到1900萬頭,如果全部自養,投資額將達到190億元,這是一個巨額數字。
萬隆進一步表示,將來雙匯自養的生豬要占到全部屠宰量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通過市場收購來實現,而全部自養投入太高。
“如果雙匯都覺得投入太高,國內還有幾家企業能承擔起類似的高額養殖成本呢?如果不能完全控制上游,也許這次散養戶添加的是瘦肉精,下一次添加的是抗生素或者其他不知名的有毒有害物質。”
在業內人士看來,雙匯如想保持基業常青,必須大幅提升對上游生豬養殖業的投入,要麼採取“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由雙匯統一提供豬苗、飼料、獸藥,控制養殖的關鍵環節;要麼自己投入資金大建養豬場,確保進入屠宰環節的生豬質量是可控制並且可溯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