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4 01:05:43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二)“海西區”的SWOT分析

  依據中共福建省委2005年頒布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所謂的“海西區”是“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台灣海峽,具有自身特點、自然集聚、獨特優勢的區域經濟綜合體”,而福建當局推動“海西區”建設,一方面是為發展自身的經濟,提升綜合競爭力;一方面則是希望藉以發揮對台優勢,積極促進閩台的經濟整合。為了更清晰的理解“海西區”未來的發展及其對台灣可能產生的影響衝擊,本文以下將對“海西區”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加以分析。

  1、優勢分析

  (1)自身優勢:優良的地理區位

  a.生態環境是福建一潛在優勢。福建2003年森林覆蓋率達62.9%,居全國第1位;生物物種多樣性居全國第3位;擁有世界“雙遺”武夷山、世界地質公園泰寧金湖以及眾多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福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b.以港口而論,福建全省沿海可利用的建港岸線全長468.8公里,其中深化岸線長210.9公里,有7處可大規模開發建設5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港灣,可建設20~30萬噸的超大型深水碼頭岸線,岸線資源為中國大陸之最。

  c.早在2004年,福建省就提出用7年左右時間投資1000多億元,基本建成溫福鐵路、福廈鐵路、向莆鐵路、龍廈鐵路等快速鐵路網,目前基本形成“三縱三橫”快速鐵路網。2009年鐵道部和福建省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關於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新一輪鐵路建設的會議紀要》,規劃未來5至10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將建成一個4800公里的佈局,不僅結束了福建沒有高速鐵路的歷史,也為中西部提供了新的開放通道(注28)。

  d.以亞太區域經濟來看,台灣海峽處於太平洋西岸經濟帶的關鍵部位和國際主航道的中部,面對太平洋東岸,內聯亞洲大陸,是南北半球、東西雙方經濟大交流的交匯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注29)。

  (2)對台優勢:閩台文化的同根性

  a.在歷史上,台灣曾經長期屬福建管轄,台灣有80%的民眾祖籍地在福建,尤其台灣南部民眾多屬漳、泉移民後代,海西交流平台可讓受誤導所形成的“台獨”思想逐步化解,這類有台獨思想的台灣民眾以南部居多。

  b.福建的價值元素與潛在的戰略優勢在於與對岸的台灣具有地緣近、血緣親、人緣廣、商緣深、法緣久的“五緣”獨特優勢,並可以此為中心,輻射出“海峽西岸經濟區”具有閩台文化的同根性對台區位優勢。(注30)

  c.媽祖文化對兩岸的影響十分深遠,福建莆田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每年有逾十萬台胞赴湄洲朝聖;泉州市以戲曲、南音、泉州木偶等為主要內容開展閩台民間文藝交流;漳州以保生大帝為主要內容開展閩台民間信仰文化交流;龍巖以土樓文化為特色開展閩台客家文化交流;福州以佛教為紐帶開展閩台佛教文化交流,維繫著兩岸人民文化觀念和思想感情。(注31)

  d.福建約有台商20萬人,台資企業協議金額達200多億美元,福建有9,000多家台資企業,其中3,350家落戶廈門,廈門台資企業工業產值占該市出口總值50%,對當地經濟貢獻較大,福建為台商在大陸重要聚集地。(注32)

  2.劣勢分析

  (1)自身劣勢:自身發展的滯後

  a.近年來福建因受自身發展腹地狹窄、市場容量不大、人才相對缺乏、人均資源稟賦短缺、產業基礎較薄弱等劣勢因素影響,導致投資環境競爭力下降,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

  b.根據《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2》指出,福建沿海城市的劣勢主要體現在人才競爭力不足,誠信觀念不強,司法和制度環境需要改進,教育、衛生設施有待改善等(注33),在在顯示海西區自身發展的滯後。

  (2)對台劣勢:政治統戰與軍事威脅的前沿

  從政治角度而言,面對著台灣的海西區,長期以來作為對台軍事準備的前沿,至今在海西區全境之內,仍有為數不少的中程導彈部署;海西區對部分台灣民眾而言,不但不是一個友善的區域概念,甚至被指涉為中共對台統戰的重要基地。

  b.福建的海西建設常常號召與台灣進行產業對接,目前已經對接的只是農業而已,其他的產業並沒有對接的情況,事實上兩岸之間能夠對接、需要對接的,恐怕早已接軌,對後發的海西經濟區不利。

  3.機會分析

  (1)自身機會:中共中央政策的傾斜與全力支持

  a.自2006年中共將“海西區”納入“十一五”規劃起,北京當局逐步對海西政策加溫,逐漸打開了中共中央對於“海西區”的政策傾斜,特別是“海峽論壇”的盛大舉辦與中共的傾力支持,更形成了海西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

  b.從2006年開始的“海西論壇”,目前已經正式更名“海峽論壇”,依發展的方向來看,未來應有成為兩岸政黨論壇的可能性,為海西在國家的統一工作上提供了先試先行的機會。(注34)

  c.商業嗅覺敏銳的溫州商人,早在2003年就已“嗅”到海西經濟區發展的機遇。據統計,2003年以來,溫州市已有5萬多人、300多家企業在福建寧德各縣市落戶,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在福鼎,溫州商人還參與開發創辦福鼎工業園區、文渡工業集中區等。(注35)

  (2)對台機會:先試先行的政策機遇

  a.近年來台灣持續面臨產業結構轉型,許多產業加速外移。“海西區”的生命力即在於利用自身對台特殊的區位優勢,以合作的形式尋求雙方產業的對接。

  b.隨著兩岸政策的漸次鬆綁與開放,“海西區”也能夠憑藉著其特殊的政策傾斜機遇,爭取以“先試先行”的方式,逐步創造出有別中國大陸其他區域的對台政策機會。

  c.閩台關係因為“直航”,而真正服從了地緣政治的安排,特別是利用小三通管道的話,完全回歸到閩台之間成為兩岸直線最短的距離。

  4.威脅分析:將面對沿海及西部的優勢

  a.“海西區”面臨的威脅,可以歸結為“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所謂“強敵”,係指福建地處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夾縫之中,在這兩大經濟區巨大的磁吸效應面前,不僅在吸收外來資金、技術、人才的競爭中處於劣勢,而且內部資源也加速向兩大經濟區集中。所謂“追兵”,則是中西部的崛起,特別是江西和四川的經濟增長率早已超過福建,利用外資規模也在迎頭趕上。顯見“海西區”要能成功實踐,仍有其內部競爭阻力。

  b.許多台商本身並非做轉口貿易的,比如旺旺集團,他的總廠就設在湖南,總部從台北移到上海,他是做內陸市場的,不是做外銷的,所以就不一定非要選擇在沿海地帶的海西區。

  c.台灣與大陸簽訂ECFA和MOU之後,台商的投資在海西並非有很大的吸引力,上海有更好的機會,就不會侷限在海西。

  d.海西並非台灣唯一的合作夥伴:台灣經濟屬多元化與多層次化樣態,是以對外經貿合作,必採“多夥伴同步進行”模式,而不會是獨沽一味海西,讓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乃至美國、歐盟、日本,均繼續同時成為台灣的經貿夥伴。(注3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