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威脅中國是蘇聯勢力向東進逼,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蘇聯的勢力向西鞏固,在亞非拉競爭是蘇聯勢力向外“滲透”,那麼入侵阿富汗則是蘇聯的勢力向南擴張。阿富汗戰爭使蘇聯的腹部更加暴露,地緣劣勢盡顯無遺。阿富汗是個伊斯蘭國家,也是通往波斯灣—印度洋的通道,入侵阿富汗不僅得罪整個伊斯蘭世界,同時威脅到西方國家的戰略核心利益,從而得罪整個西方世界。此外,阿富汗是中國的鄰國,入侵阿富汗也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遭到中國反對。所以,蘇聯在阿富汗其實敗局已定。蘇聯的“泥足”死死地陷進阿富汗泥潭。阿富汗歷來是埋葬超級大國的墳墓。如果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陷入“越南泥潭”久戰不勝,美國果斷拔足,僥幸脫逃,那麼蘇聯恰恰重蹈美國的覆轍,並且在劫難逃。阿富汗戰爭是蘇聯外交的最大敗筆之一,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冷戰地緣爭奪當時似乎表現為蘇聯的“興”,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為蘇聯的“亡”奠定了基礎。而戈爾巴喬夫改革雖然風光一時,但他的所謂外交新思維過於理想主義,脫離國際政治的現實,忽視國際政治的殘酷性。蘇聯從中蘇邊境、阿富汗撤軍固然沒錯,但對東歐放手太鬆、太快,從而使形勢失控。 外交上無原則的“退讓”,導致現實政治中的一敗塗地。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