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中旬,標準普爾出人意料地將美國主權債務的前景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 |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第一財經日報刊載金融學博士、宏觀經濟分析師程實的文章指出,美國以“雙鬆”政策搭配謀求“單贏”的陽謀還將持續,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信息化讓精英思維的傳遞如光般迅捷,全球化讓同質理念的形成如水般順滑,兩者的結合則為市場預期的惰性提供了溫床。在冠冕堂皇的全球共識面前,市場參與者經常會不由自主地陷入獨立性缺失的陷阱中,人們於耳濡目染和廣為傳頌間就逐漸信以為真了。而這,恰恰也為少數手握特權的政策制定者謀求“超預期”政策收益創造了條件。
細品當下的市場,幾個“普遍共識”深入人心:全球經濟進入復甦軌道,復甦基礎尚不穩固;全球通脹拉響風險警報,新興市場形勢尤為嚴峻;財政鞏固已成大勢所趨,歐洲債務風險更是亟須應對;貨幣緊縮漸成全球風尚,美聯儲加息箭在弦上;金融危機深度動搖美國霸權,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不斷推進。
這些童叟皆知的共識讓市場潛移默化間自發屏蔽了一種可能:不是每個經濟體都自覺地走在這些全球性共識所描繪的“正確”道路上,霸權者依舊能運用“相對”不一致的行動來獲取霸權收益。
這個霸權者,就是美國。
標普引發的“准政策反應”
在危機後轟轟烈烈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大討論的熏陶下,市場很容易產生幻覺,將群雄並起、新生代頂天立地的長期願景當作正在發生的既成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