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需要強調的是,國內成品油是否出口,出口多少的決定權並不在中石化、中石油企業自己手中。在國內,成品油每年的出口採取的是配額制。每個季度,發改委和商務部會給兩大集團一定的出口配額,是否出口,出口多少必須在這個配額限度之下。
從配額制度的角度分析,中石化宣布停止出口,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當前中石化的出口配額已經快用完了,正好又面臨各種負面新聞,於是剛好順坡下驢的宣布停止出口。海關的數據顯示,3月我國成品油出口量達到258萬噸,環比大幅上漲了38.71%。
另一種情況是,配額還沒有用完,但國內市場供應偏緊,為保證國內供應也確實需要停止出口。但即便是後一種情況,對於中石化全年的整體盈利並沒有太多的影響。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中石化每年出口的量很少,也就是在1000萬噸級左右。
還需要看到的是,多年來中石化宣布成品油停止出口的背後,是發改委、商務部三令五申要求嚴格控制出口,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的企業與政府博弈的故事。說白了,更多時候,中石化停止出口並非主動要求,而是迫於監管部門的壓力。
中石化在現階段以停止出口成品油作為宣傳的噱頭並不明智。事實上,作為行業壟斷者的中石化更應當為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情況負責。最新的消息是,到4月中旬,國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成品油供應吃緊、批零倒掛的現象,供應緊張的態勢有可能進一步蔓延。
以去年10月那次的柴油荒為例,1到8月份,中石油中石化的柴油產能和銷售都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兩大石油公司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不斷加大出口,甚至通過商務部申請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額。當年半年,中國柴油出口量為262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22%。
但到了9月開始,因為限電、秋收等原因,柴油荒出現。於是中石化宣布暫停出口柴油。這不禁讓人們感到困惑,市場銷售不動,就加大出口,緊缺了就趕緊進口,加大生產力度。中石化保證供應的舉措僅此而已嗎?
事實上,中石化、中石油習慣性的做法就是這樣,他們並不習慣去調研市場需要,也無需預測市場未來走向,因為國內生產成品油的企業只有他們兩家。也正是因為壟斷讓他們不用去考慮各種市場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看,中石化用停止出口的消息來粉飾太平,轉移矛盾,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能讓人們看到壟斷巨頭的麻木和遲鈍。看上去中石化應該換一換公關團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