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北京晨報》報道,作業寫到晚上10點,真是杯具!”一名小學老師日前在某論壇發帖稱:最近看學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來“杯具”是“悲劇”的諧音,是時下很流行的網絡語。“孩子的作文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網絡詞匯怎麼辦?”近段時間以來,不少網民對此熱議,百度搜索“中小學生網絡語言”顯示相關網頁達171萬個,中小學作文中大量涉及網絡語言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那麼,網絡語言“入侵”中小學生作文會否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中小學生使用網絡語言該如何引導和規範?針對網民質疑的焦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網絡語言新、奇、特 備受中小學生追捧
“大蝦”表示“大俠”,“餐具”就是“慘劇”,“醬紫”表示“這樣子”,“菌男”“黴女”指相貌醜陋的男女。一些中小學生告訴記者,如果你不知道這樣的詞匯,那你就“OUT”(落伍)了。記者在海南一些中小學調查發現,學生熱衷網絡語言並應用到作文中的現象普遍存在。
海南省海南中學高三(二)班班長吳貽達說,他和同學都喜歡使用網絡語言,比如“神馬”、“浮雲”、“給力”等都是時下流行的網絡詞語,在作文中使用這些詞語不僅不會影響語言表達,而且形象生動,還可以增加新鮮感。而諸如“童鞋”(同學)、“油墨”(幽默)、“稀飯”(喜歡)、“鴨梨”(壓力)等表達,詼諧有趣。
海南省海南中學高一語文組組長李紀鏡認為,網絡語言進入中小學生作文,和孩子們從小接觸網絡有關。與“手寫時代”不同,現在學生的文字表達呈現“鍵盤化”和“拼音化”的特點。網民“蝴蝶小築”說,中學生思維活躍,叛逆心強,喜歡獵奇探險、趨新求異,正因為如此,網絡語言的新奇、混亂、怪異、不受規範約束的特點才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表示,網絡語言因實時聊天、及時互動的需求而產生,強調的是及時性、互動性和簡潔性,往往呈現簡約、快捷、詼諧幽默等特點,但相對淺顯,缺乏系統和雕琢。這種求快、求新、求異的特點與當下人們的感受比較合拍,所以流行得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