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外儲
中國外儲龐大。截至2011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3.04萬億美元,央行行長周小川在4月份曾於清華大學的一次公開演講中發出了“外匯儲備確實太多了”的感嘆。
中行副行長王永利撰文指出,央行的外匯儲備要回歸貨幣儲備物的本質屬性,將多餘的部分分流出去,並收回相應的人民幣,他認為,央行對外匯儲備應有“量”和“度”的要求,外匯儲備在規模上不應只是被動地單向增加,而是應該根據幣值變動實施主動的外匯買賣。
王永利建議,央行可將部分外匯從央行外匯儲備中分流出去,而分流外匯可以通過由國家財政用財政收入或發行專項國債予以購買,形成國家專項外匯基金,而該資金既可用來注資中投,也可以設立專項海外能源基金、支持“走出去”專項基金等。
周小川在上述演講中就表示,央行考慮一些新投資機構,嘗試新的投資風格和領域的方向是確定的。據此前媒體的報道,央行打算按專業分類成立外匯儲備投資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貴金屬基金等,也在研究成立外匯平准基金的建議。
提高外儲投資風險容忍度
誰都知道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目前中國還是將三分之一的外儲都投資在美國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10年底,中國持有美債總數達1.16萬億美元。
儘管集中度很高,但由於相關市場容量有限,投資於美國國債實在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學者們曾建議央行少買金融資產,多買實物資產。央行副行長易綱曾就此回應,他表示,中國在購買海外資源上存在著諸多困難,由於資金規模巨大,中國買什麼,什麼就上漲。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蔣舒博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外儲投資多元化的前提是中國公眾對於外儲投資風險損失的容忍度要提高,“金融學最基本的原理是風險和收益想匹配,如果老百姓對外儲投資的風險總是這麼敏感的話,國家也只能去買收益最少的美國國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