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東盟10+1,東盟10+3,東亞峰會,對於東亞經濟體而言,這三個層級合作機制在功能分工上有什麼差異是比較理想的?
吳心伯:其實只有東盟10+3和東亞峰會,東盟10+1相當於東盟10+3機制的先行者,最終的目標還是在東盟10+3。在東亞的合作中,對於中國來說,立足點應該是東盟10+3,應該把東盟10+3定義為一個實質性的和具有現實可行性的東亞經濟合作機制;而東亞峰會則更多傾向於是一個論壇、對話機制。
鄭永年:東盟10+1和東盟10+3,都側重經濟領域的合作。而安全領域合作方面,東亞峰會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中國應該在東亞區域加強安全領域的合作,而引入多邊機制是一個利大於弊的選擇。比如在南海問題上,雖然本身起因不在中國,但如果堅持走雙邊道路的話,可能不能解決問題。而多邊機制則為中國提供了一個雙贏的機會。
東亞安全合作:非傳統安全VS傳統安全領域
《21世紀》:東亞區域安全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趨勢,面臨哪些挑戰?
包道格:在冷戰後,東亞合作的發展很多時候還是受到冷戰思維的影響,東亞合作進展得並不順利,尤其是在安全和互信機制的建立上。各個國家應該從一些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合作著手,比如反恐怖、反犯罪領域進行合作,以加強各國之間的信任。
吳心伯: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化。從“911”後的反恐合作,到對中國非典後的衛生與防治傳染病的合作,再到印度洋海嘯後的救災合作,包括最近日本大地震推動的核安全問題上的合作,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