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中國經濟周刊文章:5月21日—22日,日本東京迎來了中日韓第四次首腦峰會。三國元首的行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剛剛遭受地震與海嘯重創的東部地區度過。
共同面對大自然災害、攜手救災重建的經歷使此次峰會顯得格外親切,這種融洽的氛圍滲透到了東京峰會宣言當中,三國政府首腦共同確認了包括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即將展開在內的一系列合作成果。我們離自貿區還有多近?樂觀的預期彌漫在三個東亞近鄰之間。
必要性已經無須論證的自貿區
輿論期望中日韓自貿區早日實現的強烈呼聲無可厚非。畢竟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後,中日韓三國的日子都不好過。當一個傳統的出口市場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萎縮危機時,找到新的具有廣闊成長空間的出口目的地就變成了很迫切的任務。中日韓三國恰恰就具有彼此互為出口市場的潛質。統計顯示,三國間貿易額僅占3國對外貿易的11%左右,相互間投資額也僅是3國對外投資的10%,這對於三個經濟互補性極強的國家而言,幾乎意味著無限商機。
當然,中日韓三國並不是沒有其他的選擇。以中國為例,在出口導向對經濟提拉作用日漸失效之後,開發國內市場、擴大內需同樣可以使巨大的生產力不至於空置。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學界也提出了走向非洲和走向南美這樣的新興市場的建議。在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消費欲望迅速成長的時代,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還談不上徹底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