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由政治學眼光註釋辛亥革命的啟示及對後世的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30 00:54:34  


辛亥革命百年後,我們應吸收歷史示。
 
  (2)更重要的是,清廷深知漢人精英之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甘願輔助清庭的滿人,消滅了也是漢人領導的太平天國之亂的道理,乃在洪秀全反對儒家、並以耶穌基督兄弟自居,因而侍奉“天父天兄”。相反地,清庭雖是滿人,卻尊孔倡儒。所以,曾、李、左諸人為了要消除反儒的太平軍,甘願為滿人的清庭效力。(近來,有人以曾、李、左等漢人不幫助同是漢人的太平運動而反為甘願作滿清之鷹犬而加以垢病。均是未能瞭解其中之微妙道理。)

  (3)洪楊之亂既平,清廷慶幸由於它尊儒擁孔才得苟延殘息;所以從此決定更加堅持尊儒不變。認為唯有如此,方能繼續得到漢人精英之擁戴與忠心。才能確保滿清的江山。此所以清廷堅持不變之真蒂;更誤認堅持舊禮教與舊制度就是尊儒。鑑諸此,各地凡有小規模西化自強之努力,譬如漢冶萍煉鋼與江南造船業等,均是地方漢族官員(如張之洞、李鴻章等)在自己轄區內所施行的創舉。然而西方國家船堅炮厲,一再向中國進逼掠奪,毫無止境。等到清廷非變不可時,又誤信是儒家思想不利革新,乃於1906廢除科舉。這更助長了革命黨人的陣營(見下)。

  辛亥革命成功之要素

  由政治學眼光來分析,辛亥革命有幾項要素,包括(1)革命領導精英;(2)革命之號召(驅除韃虜、復興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3)革命運動的組織(興中會、同盟會、革命黨、文學社、與共進會);(4)革命戰略(發動城市進攻、再加暗殺);(5)巧合與機遇(譬如慈禧與光緒同於1908年去世)。我們以下對第(1)與第(5)略加申述。

  反清革命自初期以來之參預者與領導精英,很多均受過西方薰陶(譬如孫中山即是受的西醫外科教育)。中國傳統的士大夫階層,總數不過佔全國人口2.14%(相較於日本協助明治維新的“武士”精英佔全國6%)。本來人數就不多。但因礙於科舉的約束,很多知識分子最初對革命的號召,多裹足不前。但科舉制度在1906年取消以後,原來兢兢業業的學子,發覺他們十年寒窗的辛勞與夢想頓時破滅。一夜之間,很多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陣營。所以在五年後的1911(辛亥年)革命黨人第十次之役,能夠一舉而拿下武昌,恐怕與這些生力軍之參加,不無道理。

  1911年7月在川、漢、粵各地因“鐵路國有”糾紛,而發生清廷為“保路”出兵而有“格殺勿論”事件。引起絕望之商人倒向革命黨人。再加幫會之協助。清廷所練新軍,本是最有現代訓練也是最富現代頭腦的人員。經文學社之蔣祤武等聯絡與策動,已產生很多不滿分子深藏其中。是年秋在同盟會推動下,文學社和共進會在武昌設立起義總部,準備發動新軍起義。由於計劃洩露,起義機關被清軍破獲。形勢危急。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營熊秉坤率部首先起義。各營奮起,攻陷總督衙門,佔領武昌。鄂督與新軍統制及文武大小各吏,皆嚇破膽而倉促棄城逃遁。武昌遂為革命軍所有;繼陷漢陽、漢口。革命軍成立湖北軍政府,推新軍協統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革命軍鄂軍都督。並發表宣言,號召各省起義。各省相繼響應。形成席捲中國的辛亥革命。

  清廷腐敗與拒變在辛亥革命以後造成的流弊

  儘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更終止了帝制,但清末遺風對後世的某些不良影響,吾人不可不知。

  (甲)洪楊之亂後,清廷元氣大傷,國庫空虛。不得已而有“捐官”(賣官)之舉。一時在科舉功名之外另有“捐生”(美其名曰“監生”)之列。以後在民國以來不同政府均偶而發生類似賣官之陋習。別的不說,就是在陳水扁任期內,軍隊將領居然可以買官晉級。醜聞因監察院徹查爆光時,發現在他任期八年中有732名軍官晉昇。

  (乙)洪楊之亂由於曾、李、左諸人均靠統領子弟兵方能將之平息,從此開了民初軍隊私有制之始(已如上述)。再加袁世凱北洋體系傳統與勢力,在清廷推翻以後而正式政府未能確實建立之前,遂有軍閥割據(以及搞派系與小圈圈)局面,達20餘年。縱使在北伐成功而南京政府(國民黨)成立以後,歷經抗戰、勝利、復員以至國共內戰期間,各地軍閥勢力(以及派系)仍未有徹底消除。

  (丙)由於洪楊之亂後,清廷以為只要尊儒擁孔即可得到漢人臣子與全國漢人中堅之擁戴,更誤以為墨守成規、堅持舊禮教就是尊儒(也已如上述),無形在民間製造了一個假象。一般人(尤以某些喝了洋水的知識分子)誤以為是儒家思想拒絕改變,並因此斷定儒家誤國。故乃有人在滿清推翻後奮臂高呼“打倒孔家店”、“線裝書扔茅坑”,一時也得到相當的回響。因此孔子沾污垢面近80年,在中國大陸直至改革開放以後方稍有轉機。

  (丁)滿人統治中國,荒廢歷來中國朝廷之禦史制度,廢除一切足以防範皇帝過分極權專製作風之傳統。朝廷對外是“天朝”,臣子在皇帝面前永遠自稱“奴才”,極盡奴顏婢膝之能事。似此皇帝與臣子間之差距,是以前歷代之所未見。再加無論在中央或地方政府,也無論官至幾品,均有滿人監視漢人之陋規(已如上述),造成官官彼此猜忌。皇帝對臣子並有絕對監控管道,甚至朝中大臣昨夜博弈(打麻將)輸了銀兩若干,一早上朝時,皇帝已經知曉。這些均影響了民國以來政府專制與官僚(包括現代西廠)之作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