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眾對國家陷入反腐怪圈越來越感到不滿。今年1月,印度一家網絡針對“2011年印度更急需應對的是腐敗還是恐怖主義”的話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參訪者選擇了腐敗。在開放的網絡上,印度人議論說,有跡象表明2011年將成為民眾改變對政治腐敗容忍程度的分水嶺,在社會活動家領導下的群眾性抗議活動將增多,“強烈要求腐敗政客、奸商把獨立60多來年非法聚積並存入外國銀行的財富交還回來”。
印度民眾開始用新的技術手段來表達對腐敗、行賄受賄的不滿。兩位從美國和英國回來的印度“海龜”去年8月在IT產業基地班加羅爾創建了“我行賄了”網,不到1年,這家網站就在印度躥紅。網站的口號是“揭開腐敗的市價”。網民們在網上“分享”被迫行賄的經過、具體金額和行賄結果。網站創建者之一斯瓦提認為,腐敗難除,印度民眾也有責任,是民眾的不自覺助長了壞風氣。據報道,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納塔克邦的交通部長已按照網絡上的“舉報”,處理了20名在駕照考試過程中索賄的部下。
腐敗滋生,也影響到印度的外界形象。《衛報》說,被稱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民主國家”缺乏切實可行的政治進程,的確令人擔心,難怪印度作為投資目的地的聲譽已遭受嚴重打擊,這或許也是包括塔塔集團在內的多家印度跨國公司到國外進行巨額投資的原因之一。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德赫賈6月2日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說,印度的反腐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將成為何種國家以及能在世界經濟中發揮何種作用。從19世紀的美國到今天的中、印、俄等“金磚國家”,經濟快速增長通常與腐敗和不公如影隨形,但各國應對反腐挑戰的方式各不相同。歐美等西方民主國家是通過制度改革和打造福利來抑制腐敗,印度顯然還做不到,同時,處於弱勢的印度中央政府還缺乏莫斯科或北京那樣的“強制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