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發表文章,對國務院參事工作進行揭秘,指出“上午寫建言 下午就在總理案頭”,摘編如下:
文章稱,“50年前,劉少奇在湖南農村調研時,撥開人糞,查看農民吃的究竟是什麼。”5月24日晚,12名國務院參事抵達四川成都,陳進玉連夜召集他們開會。
會上,他將一份介紹“劉少奇1961年湖南農村調研”的材料發了下去,讓參事學習劉少奇深入實際的調研方法以及不回避矛盾的勇氣。
次日晨,他們就“教育改革”開始為期一周的調研。
要能講真話,必須聽真話
按慣例,調研之初,是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了解宏觀情況。
25日上午,參事調研團聽取四川省教育廳負責人介紹該省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方面的情況。當聽到“我省教育經費占GDP4%”時,馮秀華參事打斷匯報。
馮參事曾在財政部多個部門擔任司長,她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對“4%”提出存疑,認為可能統計口徑不盡一致。“全國平均都不到4%,地處西部的四川為何能先做到?”後來,省財政廳、發改委等部門的官員作了補充說明,表示要作深入調查和論證。
“參事裡有很多頂尖專家,都是老手,一般人糊弄不了他們。”參事室一名工作人員說。
匯報後半程,談困難。許琳參事見有的基層官員發言吞吞吐吐,就直接插話:“我感覺有些話你們沒說透,聽到真話才有利於問題解決。”此語一出,場面氣氛反倒變得坦率,幾名匯報者直言所遇到的困難。
下午,到川大調研,分兩組。一組與高校領導座談。面對川大、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等院校校長或書記,陳進玉開門見山:“咱們直接談高教改革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川大校長謝和平等人推心置腹,介紹了經驗和問題。二組與大學生進行座談。
陳進玉說,講真話是參事的本色,但要講出有水平的真話,必須了解實情,聽到真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