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陷不安之中的美國感到自身的優勢正在流失,它將和1900年前後的英國一樣,認為與中國發生摩擦不可避免。 |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青年參考報道,現代的中國與19世紀末的德國頗多相似之處,面臨挑戰的美國則居於英國當年的位置。基於世界大戰的教訓,為了防止中美間的摩擦與互不信任發展為一場災難性的衝突,雙方都應該超越眼前利益,尋求建立一種能有效緩解衝突的全球性架構。
現代的中國在西方人眼裡幾乎和19世紀的德國如出一轍。當年的德意志帝國是工業化國家俱樂部中的後起之秀,同時也是一個缺少民主傳統的國家,其政治和軍事領導團體都來自一個封閉的階級土地貴族,其觀念和利益與富裕的新興資產階級格格不入。這樣一個內部分裂的社會因為人為的德意志民族意識而得到彌合,但反過來,德國領導人也因此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將他們的進取心展現給國人,就需要擺出一副好戰的姿態。
德國與英國展開了軍備競賽,如火如荼地擴充著自身的海軍實力。同時,德國還象徵性地開辟了一些海外殖民地,這些舉動都向國際社會傳達出挑釁的信息。由於缺乏一個有效的國際框架來緩解局勢,經濟競爭最終升級為軍事對抗,在此過程中所有國家都難辭其咎。協約國後來總是將罪責推到德國身上,這實際上是為了平複自身的罪惡感而有意為之。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當初沒能放下眼前利益,遵從超國家政治團體所要求的“礙事”紀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