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三角”,曾經是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 |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新華網報道,老撾、泰國和緬甸交界山區被稱為“金三角”,曾經是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用於製造海洛因等衍生毒品。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數據顯示,僅緬甸一國,1993年就生產了1800噸鴉片。
三國相繼開展“掃毒”運動,經過十年不懈努力,一度將東南亞國家的鴉片產量大幅減少到350噸。可是近年來,“金三角”販毒區又開始死灰複燃,而且比以前更加危險。
新毒促“重生”
老撾北部與緬甸接壤之處,近年來湧現多家工廠,大量生產甲基苯丙胺藥片,其中包括人們所熟悉的“搖頭丸”。這些藥丸從老緬邊境運往周邊4個鄰國——中國、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然後散布到其他國家,最遠可抵達新西蘭。
甲基苯丙胺的泛濫,標誌著“金三角”的“重生”。它是亞洲“最受歡迎”的毒品,無論在老撾的農村、泰國的建築工地,還是東京的酒吧、達卡的集市,都可以像買一碗面一樣輕易得到。它可以口服、當煙抽、用鼻子吸、注射,使用後會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悅,但同時也會產生幻覺,具有攻擊性。一旦上癮,很難戒除,有體乏、焦慮和長期抑鬱等征狀。
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2010年12月一份報告稱,甲基苯丙胺是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癮君子的首選毒品。在泰國,2009年接受戒毒治療的人員中,五分之四因為服用甲基苯丙胺上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