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文匯報刊登全國政協委員藍鴻震的文章說,當年的“玫瑰園計劃”,同樣曾因造價昂貴、環保問題等而備受批評,但多年事實證明,赤臘角機場的興建,奠定了香港航運界的地位。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必須保持暢通的人流物流,面對日漸飽和的運載能力,要保持競爭優勢,興建第三條跑道,確實有此需要。
文章說,香港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支撐香港經濟的發展,先進和完善的赤臘角機場可謂功不可沒。機場自1998年啟用以來,曾八度被國際權威機構Skytrax選為年度最佳機場,去年機場的貨運量更攀升至全球第一,客運量在亞洲也只僅次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及東京羽田機場。由此觀之,香港確實有需要和責任,好好地維持和提升這“生財工具”的質素。
環保、造價問題成焦點
最近,機管局公布了《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其中一個方案就建議,於現時機場北面填海興建第三條跑道,以應付未來20年的航班升降量。事實上,早於2007年,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博士已發表了研究報告指,赤臘角機場最快到 2017年便會飽和,政府有需要考慮興建第三條跑道,否則將削弱機場的競爭力,損害香港整體經濟的發展。
不過,興建第三條跑道,牽涉龐大的填海工程,威脅到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聚居地的生態環境,加上跑道建成後帶來空氣及噪音的污染,環保人士自然反對。此外,第三條跑道造價預計逾1300億,成本效益令人關注。有人質疑,隨著珠三角地區的機場不斷發展,部分新航線或會選用珠三角的機場,加上高鐵的落實,減少了往內地航班的需要,未來20年航班的增長是否如機管局預測而需多建一條跑道,實在存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興建第三條跑道有利經濟發展
的確,近年珠三角地區的機場發展一日千里,廣州白雲機場及深圳寶安機場更是香港主要的競爭對手。靠著以往奠定的基礎,赤躹角機場現時相比起來仍有競爭優勢。然而,不進則退,而且上述兩機場都有擴建的計劃,寶安機場的第二條跑道將於今年正式投入服務,並有意建造第三條跑道;2004年啟用的新白雲機場則正興建第三條跑道,未來更計劃擴建至5條跑道。筆者看來,若香港機場不進一步發展,是不思進取,未能與時並進。當然,赤臘角機場與珠三角地區的機場,也不是“有你無我”的關係,日後兩地長遠如何合作協調,都是至關重要。不要忘記,自改革開放以來,航運業這個“餅”一直快速地增長。而香港機場若能長期在國際佔有領導地位,對國家而言也是件好事。
當年的“玫瑰園計劃”,同樣曾因造價昂貴、環保問題等而備受批評,但多年事實證明,赤臘角機場的興建,奠定了香港航運界的地位。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必須保持暢通的人流物流,面對日漸飽和的運載能力,要保持競爭優勢,興建第三條跑道,確實有此需要。況且,相對今年預算案豪擲400多億向每名市民派發6000元,花1300億優化機場似乎來得更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