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說,老家的土地早就承包給別人種了,兒子今年20歲,也早早地出來打工了,在蘇州的一個零售商店裡幹活。“他每個月大約賺兩千多元,基本上能夠自己的花銷,至於將來怎麼發展要看他自己的努力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目前舉家外出的農民工已占25%,這一群體工資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但生活壓力更大。調查發現,舉家外出農民工2010年月均收入為1895元,比未舉家外出農民工高出221元。而且,舉家外出農民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比例達到32.6%,明顯高於未舉家外出農民工23.4%的比例。
但由於在務工地的家庭人口較多,舉家外出農民工家庭在務工地的生活消費支出也較高,平均每月1420元,比未舉家外出農民工高出約20%。這反映出舉家外出農民工的生活壓力更大。
另外,從統計結果看,舉家外出農民工的組內收入差距較大。有些經商或當小老板、包工頭的,收入水平較高;而另外一些在城市從事低端服務業的,收入水平則很低。
■城市的夜晚,燈火通明,他們希望在這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融入城市並不那麼容易
20多歲的韓小軍從外表看和大多數的城裡孩子無異,平時喜歡穿T恤衫和牛仔褲,頭髮挑染成黃色。他的父母20多年前就從四川老家來北京打工,在海淀區一家小區門口擺水果攤,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小軍和妹妹小玲從小在北京長大,從心裡覺得自己是屬於北京的。小玲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期待有一天能站在T型台上接受掌聲和鮮花。為此,父母幫她找了一家服裝學院深造,每年學費6000多元。
“我爸媽總說等到60歲就退休不幹了,然後回老家過日子。我可不想回去,北京多好啊,城市大、機會多,我最喜歡開車走在長安街和三環路上的感覺了。”小軍喜歡開車,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名出租車司機,可惜沒有北京戶口,當不了的哥,現在只好幫朋友開貨車。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小軍開車行駛在三環路上時,望著兩邊居民樓裡的燈光,心裡無限感慨:何時才有一盞燈屬於我們?
30歲的宋廣生來自江蘇農村,從1997年開始就在北京打工。他和妻子住在五環邊上的平房區,在附近開了家洗衣店,一年下來能賺七八萬。孩子在附近小學上一年級,除了剛開始入校交了借讀費,別的與其他孩子無異。宋廣生最怕生病,“平常有個感冒發燒的就自己買點藥吃,根本不敢去醫院看病,去一趟就要1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