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十餘天,就接連發生故障與晚點事故。一時間,批評高鐵運營質量的聲音,不絕於耳。
第一財經日報刊登評論文章稱,京滬高鐵是焦點線路,備受矚目。列車出現晚點事故,在中國歷來是尋常之事——普通列車當然自不必說,即便是動車組,晚點事故亦屬平常。2009年12月26日開通的武廣高鐵在運營的前3個月內,僅媒體公開披露的因設備故障而導致列車晚點事件就有5次。
在晚點事故頻仍的鐵路系統中,為什麼京滬高鐵一發生問題,即會受到如此密切的關注?原因恐怕在於,京滬高鐵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是一個樣板工程。早在正式運營之前關於“中國速度”的密集報道中,京滬高鐵的高速度與優質服務就備受期待。很明顯,京滬高鐵三天兩事故的現實,算是給乘客的熱切期待狠狠地澆了一盆冷水。
遭遇這兩次事故的許多乘客感覺很窩心,甚至感到憤懣。在支付了京滬高鐵較高的票價之後,卻沒享受到應有的良好服務。媒體的不少報道中均提到一些細節,如全封閉的車廂不透氣,不通風,在乘客被困的兩個多小時內,車廂中一片漆黑,且非常悶熱。在這個背景下,乘客們心中頗有不滿,也是非常自然的。
從目前反映出的情況看,京滬高鐵的這兩次事故,應與建設質量等沒有確切的聯繫,也和運行安全沒有必然聯繫。兩次事故,都牽涉到了供電系統,這可以說成是局部領域的技術問題。同時,晚點事故中,也清晰地呈現出了高鐵運營管理層面的不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