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稱,在中國,地鐵修建成本每公里約5億元,如果按一條地鐵長30公里計算,其修建成本或可高達15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財政收入總額。
他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已經有33個城市上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其中已審批28個。在2020年之前,全國各地的城市軌道交通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其中主要是地鐵投資。
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只有10條地鐵線路運行,2010年增至48條,2015年則預計會變為96條,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有可能變為289條。
“實際上,我們用1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100年走過的歷程,未來還會更快。”王夢恕坦言,“當然值得驕傲,但同樣,不能缺少反思。”
一些城市會刻意加大項目強度,壓縮周期,目標是在市長卸任之前通車
建地鐵好不好?這似乎是個偽命題。
王夢恕介紹,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建成通車以來,地鐵便因其占用土地和空間最少、運輸能量最大、運行速度最快、環境污染最小等優勢而成為備受推崇的理想交通方式。
據調查,在紐約、倫敦、巴黎等世界著名大都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承擔的客運量可占城市總客運量的50%~80%。
但鮮有人知的是,自問世以來,地鐵便因其修建和運營成本過高而飽受爭議。
“一個城市修建地鐵必須經過謹慎的規劃,否則就會變為百年遺憾。”曾主編我國第一部《地下鐵道設計規範》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