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派船探查日本核污染實情 日巡邏船阻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9 15:58:43  


資料圖:中國的“南鋒”號漁業科學調查船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頂著八九級大風,迎著滔滔巨浪,汹湧無常的大海上,一艘中國的調查船艱難地前行,科學家們在劇烈搖晃的甲板上仍堅持工作,采集海洋中的生物樣本。比惡劣的天氣更危險的是,他們的身邊可能潛伏著對人體極度有害的核物質……

  國際新聞報報道,當日本仍在緊張搶修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的國際影響仍然不明的時候,中國國家海洋局派出的一支科研團隊近日駛抵福島以東海域,對核擴散給西太平洋及中國海域造成的影響進行了監測,獲得了許多珍貴的一手數據。前不久,這艘名為“南峰”號的調查船回到廈門母港,《世界新聞報》記者採訪了參與此次監測活動的科學家,了解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充滿艱險的采樣調查

  6月16日,“南峰”號從廈門起航,開始了歷時19天,航程共計約5000海里的遠征。“南峰”號是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自行建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綜合性海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科學調查船,去年8月的首航把足跡留在了西沙群島,這一次,“南峰”號的使命更具挑戰性,因為它要對日本福島以東公海的海洋大氣、海洋生物進行監測,以了解福島核洩漏釋放的主要放射性物質銫-137、銫-134、鍶-90等對海洋環境有何影響。為完成此次高難度的任務,國家海洋局派出一支16人的專業團隊,成員來自海洋三所、南海分局、東海分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等海洋局下屬的4家單位。

  海洋三所海洋化學與環境監測技術實驗室黨支部書記林輝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針對大氣的監測主要是“采集一些大氣的氣溶膠,檢測大氣中的伽瑪射線”。海洋監測的介質則很多,包括海水、海洋植物、海洋浮游生物等等。受到條件限制,船上無法進行科學化驗、處理分析,采集的樣品都保存在專業容器中,回航後才能進行不同的處理和鑒定。

  《世界新聞報》記者了解到,出發前,中國的科學家們根本不清楚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日本以東公海海域造成了多大的放射性污染,監測隊員可以說是冒著極大的核輻射風險在開展相關采樣工作。同時,監測海域距中國路途遙遠,航次時間較長,一路上,監測隊員頂風冒雨,克服了不小的困難,救生衣總是備在身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