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5日電/各地緊鑼密鼓推進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開工計劃之際,2012年100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目標卻傳出“縮水兩成”的聲音。官方至今未確認上述消息的真實性。但多位接受本報採訪的業界權威人士就指出,下調建設目標不足為奇,執意要在較短時期內“還清”積壓多年的民生工程歷史欠債,已令各級政府財政承壓和出現保障房建設品質無保證的風險。中國高鐵的“速度之殤”仍在眼前,保障房建設須警惕大躍進。
香港商報報道,香港大學中國發展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趙曉斌:下調保障房建設目標合情合理。中央得正視地方政府既缺錢又缺動力的現實。死撐著不下調目標、結果沒幾個省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還不如現在就重新評估保障房建設目標和進度是否合理。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一些企業發債融資時,對於盈利狀況、如何保證每年的利息償還闡述得很不充分。即使以行政力量幫助企業把債發出去,還債資金從哪來?此外,如果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房建設的監督制約,很可能導致保障房建設募集的資金被挪用。
資金投入土地供應 保障房面臨雙重困境
資金,一直是保障房建設最棘手的問題。內地多位學者普遍估算1000萬套保障房所需的建設資金為1.3萬億元至1.4萬億元,相當於過去5年中國年均土地出讓金的總收入。其中,今年開工的1000萬套保障房中,中央財政撥款約為1300億元、地方預算內安排、各地10%的土地出讓淨收益以及中央代地方發行地方債共可累計籌集大約5000億元,總體上還需籌集資金超過8000億元,這部分資金將由企業、銀行貸款和保險資金等企業和社會資金構成。此外,未來5年內若要建成3600萬套總計需要4.8萬億元。
此時,慷慨地向中央政府和民眾許諾要大幅增加保障房建設支出的各地方政府,才尷尬地發現他們的荷包並不那麼“豐滿”。
土地收入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