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全球範圍代表金融業界的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日前估計,執行新規將迫使金融企業追加1.3萬億美元的額外股本。該協會預測,累計效果可能相當於在未來5年裡將貸款利率提高3.6%,並且到2015年前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拉低3.2%。
那些支持採取更實用改革方法的人還有更大的抱怨:即上述方法可能導致一系列全新的扭曲現象——或許與引發2008年危機的種種扭曲同樣危險。
荷蘭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執行官簡•霍蒙(Jan Hommen)表示,重拳整治銀行會推動風險轉移至“影子”機構,從對沖基金到擴展至放貸業務的實業公司。他表示:“我很擔心,受監管的金融市場——本質上作為整個經濟的潤滑劑——現在被管得太嚴了。監管機構實質上是在說:‘去那兒吧,那兒更便宜。’但沒有人監管那些新的風險。”規則制定者雖然承諾將對影子市場進行調研,但迄今為止,尚未拿出任何有關這些風險的評估報告。
同時,人們對於形形色色缺乏協調的改革的副效應也頗有微辭。這些改革包括:全球層面上,《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資本要求新規;在歐洲,《資本要求指令IV》( Capital Requirements Directive IV);在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在英國,即將發布的維克斯委員會(Vickers Commission)報告;在歐洲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標準II》 (Solvency II) 規定。“如果政府官員與監管部門都不能統一他們的想法,我們還能指望出現明智的結局嗎?”安理律師事務所(Allen & Overy)的佩恩反問道。
納稅人對2008年救助行動的不滿,也限制了應對未來危機的選擇。例如,美聯儲就不能直接向某一家機構發放應急貸款。
談到美聯儲面臨的限制,國際金融協會(IIF)首席經濟學家菲爾•薩特爾(Phil Suttle)表示:“我擔心,擠兌風險仍明顯存在。如果我是一個未獲得擔保、期限較短的存款者,而銀行業體系也沒有得到明確的保障,在此刻我的擔憂可能會更多、而非更少。”
一個更大的擔憂則是,對西方銀行的重拳整治可能會造成僅存的幾個增長性市場(最引人註目的是亞洲)產生扭曲。一家銀行的亞洲專家表示:“就宏觀層面而言,中國在增長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並不意味著沿途不會出現顛簸。”亞洲避開了西方的許多監管改革,所以歐美的銀行正將巨額投資轉向該地區(從放貸業務到建立新交易場所),從而幫助吹大了現有的泡沫。
但當前最大的問題仍是基本的貸款能力問題。只有當整個經濟對於信貸的疲弱需求最終增強,對銀行在新資本金與流動性限制下放貸的能力進行了考驗,世界才會真正知道銀行業的未來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