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全球軍事基地 |
從戰略層面看,美國在這兩場戰爭中確有所得。阿富汗雖然經濟上可圖之處不多,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中亞、西亞和南亞之間的交通樞紐。19世紀,英國和俄國都想控制這個國家,但都未曾成功。伊拉克地處中東和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地帶,且石油資源豐富。通過這場“反恐”戰爭,美國在這兩國建立了許多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即便將來完成撤軍計劃,也會繼續保持在這兩國的軍事存在,這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極有價值的。
“9.11”後對軍事力量的運用,使美國在世界權力政治中的戰略優勢更加突出了。在今年北非地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變局中,美國始終在發揮著影響力。尤其是利比亞問題,儘管目前還未完全結束,但大局已定。從這半年多局勢演變的過程看,仍然是美國在起著主要的作用,歷史再一次印證了這樣一句話:“弱者的命運,取決於強者的意願。”
文章表示,實際上,目前世界各主要地區,從西歐、中東歐、拉美、東亞、南亞、中東,一直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美國的防衛區。目前世界上接受美國“安全保護”的國家,要比冷戰時期多得多。德國和日本、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驗都告訴人們,接受美國的保護絕對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一旦在軍事上與美國結盟,便幾乎是永久性的。今後別說與美國為敵,即便是分手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冷戰結束後,很多人認為軍事力量和“傳統安全”將變得不像過去那麼重要,各國都將會享受“和平紅利”,世界將會進入一個“永久和平時期”。事實證明這絕對是一種錯覺。對於美國而言,它的軍事優勢可能比冷戰時期更加有用,因為它可以更容易地將軍事力量轉變為政治力量,甚至經濟力量。
美國“大戰略”的經濟基礎
“大戰略”(Grand Strategy)亦稱“大政治”(Grand Politics)、“大設計”(Grand Design),是人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知識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或不同社會集團之間政治鬥爭的高級形式。霸權國家的“大戰略”,通常就如同藏在一間漆黑的屋子裡的黑貓,難以看見,難以“捉摸”,但的確存在。
“大戰略”的靈魂在於長期性和深入性,強調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宗教和教育等諸多知識領域,進行長時期持續不斷的鬥爭。霸權國家的“大戰略”,其最有價值、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其霸權所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霸權國家和通常的“大國”有本質上的不同,“大國”的含義是能夠在世界政治事務中發揮作用,有發言權,其他國家也會考慮其實際利益。而霸權國家與國際體系的性質密切關聯在一起,它能夠很隱蔽地從整個體系的每一個重要部門、每一個重要環節獲取實際經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