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元 |
文章表示,歷史上的霸權國家,從古代的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到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再到16世紀的西班牙、19世紀的英國,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憑借軍事力量、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貿易,直接掠奪受其統治和壓迫的國家和民族。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人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便將美洲印第安人積累了上千年之久的財富劫掠一空。19世紀英國霸權的關鍵所在,不是其議會制度,也不是工業革命,而是印度的財富。英國依靠從印度劫掠的巨額財富,才得以維繫著一支龐大的海軍,從而才得以經營其他的殖民地,開拓海外市場。印度決定著英國的命運。19世紀英國的外交政策,先是遏制法國,後是遏制俄國,再後是遏制德國,首要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防止這些國家接近印度。英國所謂的不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挑戰者,並不是一句沒有實際意義的空話。
以往的霸權國家必須對主要財富的來源地進行直接的統治,而美國“大戰略”的經濟基礎不是有限的固定區域,而是整個世界經濟,它的霸權是建立在現行國際貨幣、金融和貿易體系之上的。1971年尼克松政府決定讓美元與黃金脫鈎,使美國在國際貨幣領域中取得了特殊地位,這本身也是美國霸主特權的重要表現。由於美元成了國際貨幣,美國不存在其他國家時常會面臨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美國無須通過國際貿易來掙美元,因為它在國內就印美元。美國在國外的支出可以遠遠超出它的收人,因此,美國可以在國外建立軍事基地,而不必顧及外匯的限制。美國公司可以大量購買外國公司的股票,或進行其他形式的對外直接投資,而沒有支付方面的制約。長期以來,美國積累了巨額的貿易逆差,但美國並不為此擔心,因為這種逆差最終都可以用美元來消除。簡單地說,美國在國際貨幣關係中的霸主特權,使美國政府有能力處理國際收支問題,而由此造成的經濟後果,則由世界其他國家來承擔。這樣,美國可從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中得到各種利益,而風險和成本則被分散到其他國家,這就是美國“大戰略”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
美元的特權使美國的金融部門擁有了巨大的優勢地位,從而成為世界主要的資金來源。為了維護本國的國際貨幣關係,各國都越來越依賴於美國金融市場,而美國金融市場又受到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控制。這樣,美國實際上就控制了全球金融體系。很多人認為,英國倫敦是與華爾街地位相當的金融市場,但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因為倫敦是作為美元的金融市場在起作用,是華爾街的附屬市場,其整個的境外操作模式,都依賴於美國政府的國際金融政策。
正是美國在國際貨幣和金融關係中的特權地位,促成美國金融業的急劇發展。過去幾十年,無論美國經濟是繁榮還是衰退,無論世界經濟如何變化,美國金融業都一直在發展壯大。美國國內各種主要金融機構,如共同基金、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對衝基金公司,大多深深地介入了國際業務。與此同時,美國金融界對政治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成為最強有力權力中心之一。
文章稱,國際貿易關係與國際貨幣、國際金融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經合組織等國際經濟機構中,都是起主導作用的國家。如果一個國家不願同美國“打交道”,就無法成為這些組織的成員國,從而也無法正常地進入國際市場。早在10多年前,美國就通過修改章程的方式,對這些機構進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199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推動資本完全自由化,使各國消除對資本項目的控制。同年,世界貿易組織達成一項有關全球金融服務自由化的協議,目的是使任何一家金融公司,都能夠完全自由地進入任何一國的金融體系,並享受國民待遇。1998年,經合組織達成一項《多邊投資協定》,目的是使一國的工業公司能夠完全自由地介入另一國的國內經濟,購買當地公司,控制當地產品市場。以上這些改革,對於美國都是極為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