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又是它?!頻頻發生的動車、地鐵事故,竟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個技術問題、同一家信號系統供應商。有媒體曾用“胎生於鐵路系統內部”、“從地鐵領域發跡”、“國內地鐵信號系統的領軍企業”等詞匯來修飾這家名為“卡斯柯”的信號系統供應商。在此堪稱危急的時刻,有必要回頭思考,這一企業所承攬的國內眾多地鐵、高鐵項目,是否經得住起碼的程序拷問?而據報道,該公司參與的各類招投標過程,以及更早的發跡傳奇,都有一團揮之不去的體制壟斷陰影。
文章表示,不少地鐵線路信號系統的招投標,在門檻設立初始,就幾乎注定了只有像卡斯柯這樣的“鐵道部系統內公司”才擁有和具備中標的資質。但即便就是這樣被嚴格設定的資質要求,到頭來還是問題不斷,事故發生後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老子調查兒子”等吊詭現象。長遠來看,技術難題終究是可以被攻破和解決的,但那些可能不僅屬於技術層面的因素,則使人們的憂慮滿是絕望的哀傷。
新的技術,新的交通工具,給予人們的期待和驚喜已經漸漸被不安所置換,因為在這些龐大系統中的人類,往往更顯弱小,且知之甚少。人們對於公開透明的招標建設程序,科學嚴密的日常監管流程,會寄予更多依賴。越是在這些領域就越容不得出錯,因為一出錯往往都將是滅頂之災。由此審視此番上海地鐵追尾事故,沒人員死亡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慶幸,也絕難再有偶然,需要的,一定是徹底的反思與拷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