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不該救歐洲
丁原洪:中國該不該救歐洲?首先,中國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去救。這是歐洲由於自身體制和政策造成的,解鈴還需系鈴人,歐債危機只能靠歐洲人自己解決。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主要目標也只是恢復市場對歐洲的信心,但這絕不是我們的義務。
喬依德(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現在中國政府的態度是:我們不主張買一國債務,而提倡多邊渠道。多邊渠道有幾個方面可以考慮:首先,如果歐盟以後發行歐元債,中國可以買,風險不算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如果發債,中國也可以買。第二,中國可以跟 EFSF或歐洲央行合作,把資金劃給他們,讓他們作擔保發行債券救助歐洲國家;或與IMF合作向歐洲發行債券,等等。
我們還可以趁歐債危機時,積極地讓人民幣“走出去”削弱美元霸權。在人民幣匯率改革機制方面,我們可以增加歐元的權重。美元對歐元貶值幅度更大,而人民幣對歐元是貶值的,所以可以從這方面努力。在戰略合作方面,增加人民幣跨境使用。這方面歐洲比較積極,特別是法國,薩科齊總統在G20上提出把中國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今年G20也已把這個議題納入會議議程。現在應該說還沒有貨幣能代替美元,但事情總要慢慢去做。歐債危機給我們帶來了中歐合作的新機會。
丁一凡:歐債危機引起國內一些人對於中國地方省市債務的擔心。其實這是杞人憂天。歐元因為只有統一貨幣政策沒有統一財政政策,從初始就孕育著危機因素,這種制度設計的缺陷是造成債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比如希臘不斷進口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產品,也無法彌補貿易赤字。而中國各地方省市間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不需要計算順逆差。實際上,中國各地方省市都在統一經濟體下運行,奉行統一的財政政策,不同水平經濟體也在一個貨幣體系下運行,就不容易受到外界衝擊。我們跟歐元沒有可比性,如果一定要比,我們跟日本其實有可比性,日本的債務規模是GDP的兩倍,比我們地方債務高多了,但它的債務大多是國民持有,所以沒有什麼風險,這跟我們的情況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