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近日,一個名為“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的機構在各大媒體公布第十一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國中部百強縣(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等評比榜單,其中竟出現17個國家級貧困縣,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質疑。“國貧縣”果真變“強大”?“百強縣”榜單如何出爐?評比活動有無玄機?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記者對照國務院扶貧辦“新時期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發現,在“中郡所”今年發布的“百強縣”榜單中,竟有17個屬於“國貧縣”。其中,陝西府穀縣等3個“國貧縣”入圍“全國百強縣(市)”,河南固始、重慶開縣等14個“國貧縣”進入“中部百強縣(市)”“西部百強縣(市)”榜單。
記者驅車趕往“西部百強縣”之一的開縣發現,這裡的貧困情況觸目驚心:北部山區一些村民的土墻房在秋雨衝刷下,有的已經出現垮塌,有的積水、漏水嚴重。
當得知開縣入選“西部百強縣”的消息,開縣統計局一位基層幹部直呼這是笑話:“開縣現有112個市級貧困村,占總數的1/4,貧困人口14.2萬人。”
“中郡所”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記者調查發現,自稱“中國縣域經濟第一所”的“中郡所”並沒有在民政部注册。北京市工商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所其實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册全稱是“北京中郡縣域經濟咨詢所”,而非對外宣稱的“研究所”,注册時間是1998年,注册資本僅10萬元。
據了解,從1991年開始,國家統計局主持發布“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指數前100名評比”簡稱“全國百強縣評比”。2007年,該評比中止。而“中郡所”仍然舉辦“百強縣評比”,與原先官方評比極易混淆,致使不少縣市誤以為這是有關部門的評比而上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