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傅瑩:怎樣向西方講中國人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3 16:56:05  


 
  “最能清晰地傳遞中國聲音的使者之一” 

  在一些外國政客和媒體人士眼里,傅瑩與他們印象里的中國官員不同。一名德國學者甚至認為,相比而言,她更接近於德國的政治家。

  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萊昂內爾‧巴伯則覺得,傅瑩不像有的中國政客一樣沉悶。2010年2月,他與即將從駐英大使職位上離任的傅瑩吃過一頓午餐,並在事後撰文對傅瑩做過如下評價:“傅瑩女士很有魅力。但她明白,魅力還可以用作武器。” 

  在為《大使講演錄》撰寫的序言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更是誇獎傅瑩為“最能清晰地傳遞中國聲音的使者之一”。

  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大使的傅瑩,給很多人留下的公開印象是儀態優雅、笑容燦爛。她在適當的時機送適當的禮物,有時候是一套自己收藏的中國糧票,有時候是家鄉的蒙古族音樂碟片。

  作為1949年之後中國外交部第二個女性副部長,出生於呼和浩特的傅瑩經歷豐富。她曾經在新疆建設兵團插隊,從事對女孩子來說極其繁重的勞動,因為沒有肉吃,她至今對母親當時請自己吃的一頓羊肉記憶猶新。後來,她在工廠里做過播音員,到英國留過學,也擔任過鄧小平的翻譯。

  她出言謹慎,有時會因為思索而暫時停止回答提問。但在一些公開場合,她並不避諱談論中國的一些歷史問題。在接受巴伯採訪時,她提到自己在文革時的遭遇,並且“眼里閃著一絲淚光”。

  有很多場合,她都會圍著一條絲巾。在剛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時,國內曾有媒體形容她“容貌秀麗,溫文爾雅,剛毅果斷,說話柔聲細語,充滿了東方女性所特有的嫵媚”。一些與她有私下接觸的人也告訴《青年參考》,她待人坦誠溫和,很替人著想,考慮周到。

  不過,也有人在讀過與傅瑩有關的報道後,得到的印象與此相反。讀完發表在《明鏡》週刊上的採訪後,一名德國教授的印象是,她過於直率。而德國自由撰稿人馬庫斯‧王采克則說:“我覺得傅瑩在回答問題時過於嗆人了。”(來源:青年參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