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7日電/台灣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傅應川旺報發表文章說,自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布局東亞,攪動西太平洋地緣戰略形勢以來,迄上月在亞太經合會(APEC)拋出“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企圖主導亞太經濟發展;繼之在“東亞峰會”,又以世界的領導地位及南海議題,搶佔會中要角,拉攏成員建立盟友關係,削弱大陸對峰會的影響,致使區域在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上發生變化。
新冷戰形勢已成形
文章說,在此同時,美軍積極部署西太平洋,調整第一島鏈兵力,移防關島並駐軍澳洲達爾文港。從大戰略的角度而言,美國在這波的經濟、外交攻勢中,顯已取得主動、先制。除了意在遏制大陸,且使西太平洋新冷戰成形。
所謂冷戰,係戰略競爭的雙方,用軍事之外的政治、經濟、外交或意識形態等軟實力為手段,以爭取國家的戰略利益。但看冷戰時期(1947—1991)的歷史發展,武力並非“無用”,而是在特殊戰略條件下,使之無用—“不能使用”。
其一、“代理戰爭”,使大國間不直接發生戰爭;二、保持“軍力平衡”,形成軍備競賽,使發動戰爭的成本增加,風險提高;三、“保證相互毀滅”,確使在核子戰爭下,沒有贏家,故能使戰爭無用。
美國在近期的攻勢中,拉攏亞太盟友,打造“亞太北約”,即在建立代理戰爭。揚棄打贏“兩場戰爭”的舊思維,運用所謂“離岸制衡”戰略(offshore balancing),從全球特別是中央地區退出,並在亞太地區力量失衡時介入。
文章說,大陸在這輪戰略攻防中,雖然有挫折,但並未示弱反而頻頻回擊,益使冷戰特徵凸顯。上(11)月大陸宣布在其“總參”下設“戰略規劃部”,已於22日正式成立;幾乎同時,大陸海軍六艘艦艇,穿越宮古島間海域駛向太平洋,且將未來赴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訓練視為常態。在此敏感時刻,大陸更透露其核武力量,包括機動、發射井、核潛艦等中程及洲際核彈有2764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