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資本市場
賀強:大部分人賠錢的股市要垮台
魯政委:資本市場增長應從“量”轉為“質”
羊城晚報報道,今年以來,A股市場屢創新低,投資業績不僅沒有達到全球平均水平, 甚至趕不上處於歐債危機漩渦中的歐美股市。A股股指十年零增長,但市值已是十年前的十倍。專家認為,A股低迷不僅有短期的流動性問題,也存在中長期性的制度問題以及政策問題。
在昨日閉幕的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表示,投資型的證券市場應該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受益的,如果絕大部分人都賠錢,這個市場就要垮台。在這個市場最重要的,就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只有投資者利益保護得非常好的市場,才叫有質量的市場。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A股市場要獲得質量增長,就應該規範分紅實施政策。“如果不分紅, 發行股票的方式相當於借了錢不用還。”魯政委表示。現有A股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沒有規範的分紅政策,這樣使得國內投資者不能像國外投資者一樣, 通過買入並持有股票,獲得分紅收益,國內的投資者獲得的收益率絕大部分來自於頻繁買賣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結果就是市場波動劇烈,投機性強。
民生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則認為,政策的錯位發揮是A 股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
每一輪宏觀緊縮性政策,受傷最嚴重的都不是本來意圖控制的部門,“貨幣政策打脫靶了,控制物價瞄准一槍,打到股市上了,房價又開了一槍,打到中小企業上了”。滕泰建議,每一輪宏觀緊縮調控開始的時候,都應該同時出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以及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措施。在A股市場十年零增長這種情況下,推動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很難實現,只有讓投資者掙錢,讓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國際化、市場化、規範化才能夠實現。
PART4 金融市場
利率市場化,現在是時候了嗎?
羊城晚報報道,改革開放至今,“利率市場化”一提再提,卻未見有太多實質進展。昨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論壇上, 多名銀行業人士再度討論此問題——不同的是,如今外圍市場低迷、成本壓力倒逼,金融界的“改革開放”似乎已是中國經濟轉型路上的第一道關。
一切困局都與此關聯:人為壓低利率造成“金融二元化”,國有經濟得以低息“輸血”,民營經濟頻現融資難。然而就放開利率的時機,與會專家產生了分歧。
景學成:現在就是挺好的機會“我持比較激進的觀點。”原央行研究局副局長景學成說,“我認為現在就是挺好的機會。”
他以美國貨幣史為例:上世紀60 年代,美國就產生了“利率市場化”的造勢、萌動;70年代以後利率正式放開,市場出現了上浮的利率。“我們現在也邁入相應的門檻了”。
景學成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政府的態度至關重要;“現在就看你是扶植還是打壓它,你承認它,就會很好地發展起來”。
連平:放開利率的時候未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放開利率的時候未到。“當前並不是迅速實現利率市場法的最好時機。最好是在市場融資供求關係比較平滑的時候推出,較容易成功。”他認為,若流動性太鬆時推行市場化,利率下跌,銀行容易“死掉”;流動性太緊時,資金價格又太高,給實體經濟帶來很大壓力。
“利率市場化最關鍵是放開存款上限。”連平說,“在目前的情況,顯然利率會大幅上升;銀行高成本獲得存款,一定會在貸款利率上動腦筋, 壓力轉嫁到企業身上。”
郭田勇:“最佳時刻”根本不存在現在不改,什麼時候改? 利率市場化的“最佳時刻”也許根本不存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發言認為,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可以參考電價、煤價改革時的情形。
郭田勇稱:“CPI比較高的時候,放開電價擔心通脹升高;如果當前物價水平很低,又擔心它助長通脹預期。所以怎麼做都有它的弊端”。
郭田勇認為,放開利率很迫切,但尚需制度安排: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建立金融機構破產退出制度,以及相關政策的操作方法。“前期工作做好了,利率市場化馬上就可以推出”。(來源: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