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主要是宗教矛盾。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隨著薩達姆政權的垮台,伊拉克一夜之間由一個遜尼派少數人控制的政權轉變為一個什葉派掌握政權的國家。由於和伊朗的什葉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伊拉克最終實施親伊朗的政策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學者說,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地造就了一個地區大國,那就是伊朗。伊朗成為大國,並不是伊朗發展成為了大國,而是因為伊朗不僅失去了一個勁敵,而且獲得了一個聯盟。而隨著伊朗地區地緣政治環境的改善,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上升。
舉一個例子,2010年應該是伊拉克舉行阿盟峰會,但是阿盟卻拒絕了伊拉克的要求,借口是伊拉克不具備保障安全的條件,但專家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阿盟認為伊拉克已經成為一個什葉派國家;再有一個例子,美國深陷伊拉克亂局以後,周邊國家,包括沙特等袖手旁觀,不肯施以援手,原因便是,它們認為伊拉克和伊朗的關係非常曖昧。
“阿拉伯之春”中,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巴林發生街頭運動以後,沙特等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不僅為遜尼派王室提供資金,而且直接派遣軍隊前往巴林鎮壓主要由什葉派穆斯林組成的反政府力量。海灣國家的行為引起了伊朗強烈不滿,為此,伊朗多次發表聲明,譴責巴林王室和海合會國家踐踏人權的行為。還有也門的反政府力量是由幾部分組織,其中就包括什葉派胡塞族武裝力量。沙特曾經為也門政府提供支持以打擊胡塞族反政府武裝。
另外,阿拉伯聯盟通過決議暫停叙利亞的成員資格,其原因也是在於表達對叙利亞實施親伊朗的政策不滿。阿盟認為,作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叙利亞應該和遜尼派站在一起,而不是和什葉派的伊朗結盟。
(作者金良祥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