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來去
2009年各級地方政府設立了數量眾多的政府融資平台。在這一輪擴張的過程中,政府融資平台出現基層化現象。2010年底,省級融資平台為8826.67億元、市級26845.75億元、縣級14038.26億元,分別占17.76%、54%和28.24%,融資平台快速鋪開,與分稅制改革後地方事權、財權不匹配有關。
國家審計署2011年6月發布的公告顯示,在地方性債務餘額中,銀行貸款為8.467萬億元,占79.01%。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樊志剛認為。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數量的快速擴張,貸款規模的高速增長,是因地方融資平台至今仍是銀行的優質客戶,中國政府信譽最高,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的資源也最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運作實際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銀行金融機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益博弈而產生的暫時均衡狀態。
而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總體負債水平較高,負債率都普遍超過80%,甚至更高。銀監會內部人士稱,跟政府關係密切的銀行面臨的壓力更大,所以很多銀行貸款發放並沒有從商業原則考慮,致使貸款缺乏現金流的保障。
某股份制銀行的一位高管稱,目前,銀行融資平台貸款利率水平定價普遍偏低,大部分銀行加權平均利率僅為基準利率上浮0.72%左右,有的更是在當年的項目競爭中以基準利率放貸。
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國際部總經理孫天宏稱,大量的放貸一是看政府風險小,二是需要政府拉動銀行存款和其他業務,地方政府控股的城商行占比更多。由於存在政府的隱性擔保,本來信貸過程中就存在信息的不對稱效應被進一步放大。與地方政府建立良好關係以及政府信用是金融機構對融資平台公司的資質、財務、治理等信息不願進行嚴格審查的內在動力。
2011年8月,國務院兩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有關問題。審計署的公告披露,2010年地方融資平台的違規問題包括,一是違規為464.75億元債務提供擔保;二是融資平台公司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債務資金731.53億元;三是1319.80億元債務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問題;
四是351億元債務資金被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產和“兩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項目;五是融資平台公司虛假出資、注册資本未到位等2441.5億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