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不必過於依賴“調數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0 12:45:59  


  自1998年貨幣政策轉向以間接調控為主後,央行針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高達40次,公開市場操作更是高達近千次。而作為貨幣價格調整主要工具之一的利率,1998年至今調整僅為20次。

  2月18日,央行決定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從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此次下調將釋放流動性約4000億元,結合去年12月5日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連續兩次下調,已經成為2012年貨幣政策相對寬鬆的標誌之一,亦已構成我國宏觀目標從2011年“控通脹”轉向2012年“穩增長”的主要貨幣工具之一。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對增加貨幣供應量,從而為“穩增長”增加一定的擴張動能。但是,我們同樣必須承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僅限於“宏觀總量”,而起不到“微觀質量”的作用。也就是說,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所形成相對擴張的信貸規模,這部分由此相對增加的信貸供應量,因缺乏貨幣價格層面的信號,導致銀行和企業均難以基於財務成本進行評估。從而信貸規模相對增加的結果,仍將以大中型企業受益為主,而很難流到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

  貨幣政策對“調數量”的痴迷,是1998年央行取消帶有計劃經濟特征的貸款規模控制後,執行以間接調控為主貨幣政策的主要特征。當然,貨幣政策的數量工具,除存款準備金率外,還包括央行正回購、逆回購和再貸款等公開市場操作。

  近15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對“調數量”較為重視,對“調價格”較為忽視,我們可以通過粗略統計得出:自1998年貨幣政策轉向以間接調控為主後,央行針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高達40次,公開市場操作更是高達近千次。而同期央行對價格工具使用的頻率和力度,則明顯要少很多,以作為貨幣價格調整主要工具之一的利率為例,1998年至今調整僅為20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