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天價“漢代玉凳”看文物交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09:34:37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人民網載文指出,近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屢曝烏龍“新聞”,從“徐悲鴻遺作”被指假作、“金縷玉衣”騙貸事件,直到日前2.2億元天價的“漢代玉凳”被曝是高仿贋品,拍賣行被疑“假拍”,鬧得可謂沸沸揚揚。

  當前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確“亂象叢生”,金額大至上億元,小到幾元十幾元的贋品都有。單說這“漢代玉凳”事件,就扯出了文物交易領域的兩大亂象:一是“專家”無德亂“鑒定”。根據最新進展,記者調查後發現,天價“漢代玉凳”確為趙姓玉雕藝人在邳州當地根據明代老件仿造。二是拍賣行被疑“假拍”。目前,拍賣方已承認那件創下2.2億元拍賣記錄的玉器事實上並未最終成交。

  何以亂象叢生?當前文物交易市場發育不成熟是主要的原因,即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到位,行業不自重。比如,按照國家目前的有關規定,國內文物鑒定從業人員大致有三類:一是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文物專家,主要負責博物館文物征集鑒定工作;二是通過國家文物局鑒定資格認定考試的責任鑒定員,業務範圍僅限於文物進出境審核;三是在中國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等機構任職,或取得相關機構發放的鑒定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前兩類人員不得參與民間藏品鑒定,但是電視節目中,不乏前兩類人在鑒定民間藏品,也不乏這三類人員以外的山寨“專家”,這種現象廣為傳播卻沒有人出來制止。試想,“專家”也食人間煙火,在“利”字面前,道德生態是極其脆弱的。至於商家逐利,利令智昏也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如若沒有規範,沒有制約,或者約束如同“聾子的耳朵——擺設”,不亂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亂象,不僅僅是坑了收藏文物的有錢人,事實上,也坑了一些平民百姓,如果任由亂象叢生,勢必會引發信任危機,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