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普遍上漲,區域間工資趨同甚至倒掛現象,主要是由物價上漲、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區域競爭等因素驅動,並非勞動力供不應求的結果,卻可能會加劇失業
當前普工招工難的原因是,物價和綜合生活成本上升,一些企業招聘工資低於勞動者的保障工作生活的最低成本支出。目前廣東普工招聘工資一般為每月1800—2000元,而求職者普遍期望在2200元以上。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調查發現,近兩三年從未出現招工難的企業在崗平均工資為每月2185.8元,分別比偶爾出現招工難企業的1736.6元/月和經常性出現招工難企業的1402元/月高出25.9%和42%。
由於汶川地震災後快速重建以及富士康等大項目落戶成都等原因,四川一些行業省內外務工的薪酬差距縮小,2010年四川省內外務工月收入僅相差200多元。成都的最低工資標準和廣東中山市相當。四川省求職者中普工大多希望每月不低於1800元。
河南省的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向往大都市生活,在大城市月均2500元能夠招到的技術人員,縣城的中小企業需要月均3000元才能招到。
低成本利用勞動力和低價競爭不可持續已成為共識,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客觀上會導致技術、資本對普通勞動力的替代,難以大規模增加就業
當前各省普工和技工缺工比例基本是8∶2或8∶1左右,所謂的結構性招工難,實際上只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繼續用低工資招收 35歲以下員工有困難。這是中國企業長期低成本粗放利用勞動力造成的。
由於依靠低成本勞動力進行低價競爭難以為繼,一些企業正在改善工作環境和生活質量,以企業文化價值觀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提高對員工吸引力的同時,已經開始加大對技術、設備的投資水平,推行低就業甚至無就業增長的企業擴張,以緩衝用工成本上漲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例如,浙江省積極推進大平台、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產業投資轉向裝備製造業、重點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對員工的吸引力和工資上漲的消化力。這些資金技術密集型的新產業對員工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近期及整個 “十二五”期間,更多出現的情況仍將是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而不會是全局性的“用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