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溫州金融改革:“關鍵看演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12:06:44  


 
  打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如何打通約8000億民間資金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通道,正是溫州這次金融改革的著力點。

  3月28日,當溫州成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消息一傳開,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的辦公室立馬車水馬龍。找他的人基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陷入生存危機的企業家們,前來咨詢這場改革能否以及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局?另一類是手握大量現金的企業家,他們關心的問題則是:他們能做什麼。

  這恰好就是溫州悖論的集中寫照:民間仍然有很多的錢卻沒地方投,而本地中小微企業又嗷嗷待哺。如何打通約8000億民間資金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通道,正是溫州這次金融改革的著力點。

  “改革主要是建機制。”溫州金融辦主任張震宇說。

  這個機制,在浙大的史晉川看來,就是構建一個與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地方金融體系,即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向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機構貸款(間接融資),而當企業要轉型升級、融資數額大增的時候,則可以通過私募股權基金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場外股權交易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

  2011年溫州跑路潮中最典型的案例──溫州“眼鏡大王”胡福林就是倒在了融資問題上。

  2008年4萬億時代中,銀行行長們追著胡福林貸款,鼓勵他投新興產業。胡福林於是選擇了資本密集型的光伏太陽能。然而2009年年底,銀根開始收緊,胡買設備的錢已經支付,可設備還沒有到位。無奈之下,他籌借了高達5億的民間高利貸。

  “實際上他的融資方式不恰當,不太適合銀行貸款,尤其是絕對不適合用銀行的短期貸款。”史晉川說,“最好是股權融資,因為這種投資不是說一年兩年就能收回來的。”

  私募股權投資(PE)就是一種對非上市企業進行投資,在企業上市後通過出售股權等方式套現退出的一種投資行為,通常需要經歷若干年的投資周期。

  “直接融資的問題,也就是地方資本市場發展,是我們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溫州金融辦的張震宇說。

  頂層設計VS基層設計

  周德文更是直言,現在就要看溫州地方官敢不敢把“烏紗帽放在桌上”。

  與外界對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普遍歡飲鼓舞不同的是,溫州本地對這個消息的反應頗為複雜。

  感到振奮的人如溫州中小企業的代言人周德文。2011年溫家寶總理溫州調研期間,周專門向總理建言溫州試點金融改革並得到總理首肯。他告訴絡繹不絕地前來打聽投資機會的會員企業家們,這次,民間資本“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金融領域”。

  悲觀的也大有人在。在方培林看來,這次改革如果不是倒退(因為上世紀80年代溫州就已經大量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並實際上執行市場化利率),也至少是在原地踏步。

  “不管改不改,這12條其實溫州都在做。”他說,“這就好比兩人結了婚,孩子也大了,現在你來發個結婚証。”

  一位不願具名的溫州投資家更是從這12條中讀出了“決策層沒有人想真正打破金融壟斷”。他說,除非誕生真正的民營銀行,否則,“在溫州辦幾家小貸公司就能打破金融壟斷?在這12條里我看不出一絲曙光!”

  相比樂觀和悲觀,持觀望和審慎樂觀的人似乎更多。

  溫州經濟研究者、前溫州市政策研究室主任馬津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儘管國務院的“12條”措辭模糊,但正好給地方提供了“想象空間”。改革能不能成功,關鍵看地方政府能不能以積極、主動的改革態度落實細則。“上世紀80年代溫州私營銀行誕生的草莽年代,連個影子文件都沒有!”

  評論者馬光遠也持相同觀點。他說,“中國的改革沒有劇本,我更期待的是我們的溫州‘演員’。”

  周德文更是直言,現在就要看溫州地方官敢不敢把“烏紗帽放在桌上”。

  4月9-10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到溫州調研。根據公開報道,他的發言未有提及“打破金融壟斷”,而是強調改革要立足溫州實際,解決溫州當前經濟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兩多兩難”(民間資金多投資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的突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