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表示,去年9月份﹐我開始和我的同事、來自新德里智庫公平研究中心(Centre for Equity Studies)的安吉塔•阿加瓦爾(Ankita Aggarwal)共同調查印度比哈爾邦(Bihar)、恰爾肯德邦和中央邦(Madhya Pradesh)這三個邦因飢餓致死的問題。根據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這三個邦是印度飢餓問題最嚴重的地區。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是一家倡導飢餓和貧困應對政策的非黨派組織。
在我們調查的三個邦中﹐每個邦幾乎所有的營養指標都低於已然極低的全國平均值﹐其中包括兒童身高別體重、年齡別身高以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歷史上受到壓迫、被剝奪公民權的低種姓和部落人口──被稱為“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是印度窮人中的窮人﹐也是面臨風險最大的群體。因此﹐大多數因極度飢餓致死的報告來自這些群體並不令人意外。比哈爾邦“表列種姓”群體中﹐每1,000個五歲以下兒童就有113人死亡﹐而該邦平均值為85人﹐整個印度平均值為74人。
我們訪問了30戶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家庭﹐據報道這些家庭由於缺少食品至少有一名男性、女性成員或兒童死亡。我們的目標是還原每一個案例的真相。是什麼樣的生活條件導致了這些災難的發生?政府的反應是什麼?在制定國家食品安全法時﹐決策者應該如何糾正這個問題?
我們調查中浮現的一個清晰主題是﹐印度向窮人配給食品的現行體系存在嚴重缺陷。規劃環節效率低下﹐導致糧食爛在政府的倉庫裡﹐而沒有發放給挨餓的人。政府的調查數據不準確﹐導致本來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拿不到食品配給卡。腐敗的食品配給供應商會把食品據為己有﹐把它們拿到黑市上賣﹐而不是賣給本應得到這些食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