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貿發展的新形勢
“十二五”期間仍是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複雜,保持平穩發展的難度增大。
(一)面臨挑戰。
從國際看,一是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主要經濟體受債務危機困擾,經濟持續低迷,需求相對疲軟,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難以恢復快速增長。二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哈回合談判久拖不決,主要大國將精力轉向區域貿易安排,各國自顧傾向增強,國際貿易摩擦進入高發期。針對我國的“兩反一保”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居高不下,各種技術性壁壘層出不窮。三是主要貨幣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國際貨幣體系處於變動調整之中,主要經濟體走勢不穩,匯率大幅波動;國際地緣政治動蕩,市場缺乏穩定供應預期,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四是我與不同類型國家的競爭加劇。隨著我產業升級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我與發達國家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開始正面競爭,與發展中國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加劇。
從國內看,一是經營成本進入全面上升期。受人口結構變化、需求快速增長、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趨嚴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勞動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環境等要素面臨成本上升和供應趨緊的雙重壓力。二是外貿結構調整難度加大。面臨成本優勢不斷減弱、外需增長放緩的形勢,大量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資金、技術、人才積累,風險承受能力較弱,處於生存發展與結構調整的兩難境地。三是外貿企業創新能力和意願與發達國家企業差距明顯。我國總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低端環節,大部分外貿企業在技術創新、標準制訂、營銷網絡和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面與貿易強國企業還有較大差距。企業培育自有知識產權的意識和積極性有待提高。
(二)發展機遇。
從國際看,一是經濟全球化仍將深入發展。改革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呼聲強烈,我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增強。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繼續推進,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數量不斷增加。一些國家與我國商簽自貿協定意願增強。國際產業轉移從加工製造環節向產業鏈兩端延伸,為我延伸產業鏈條、優化要素配置帶來機遇。二是全球貿易量繼續擴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有望保持較快發展,為我開拓市場提供新的支撐。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應用顯著降低交易成本,為世界貿易增添新的活力。三是產業內貿易進一步增長。科技創新孕育新興產業,加快產業升級,促進國際分工深化,推動產業內貿易發展,擴大國際貿易空間。四是低碳經濟帶來新貿易機會。各國更加重視低碳環保,為節能環保產品提供廣闊市場,我國部分新能源產業開始具備比較強的競爭力,發展前景廣闊。
從國內看,一是出口產業綜合優勢仍然存在。我國產業體系日益完備,具有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日益深化,出口產業綜合優勢進一步增強。二是新的外貿增長點不斷湧現。產業結構升級、城鎮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帶動各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進口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產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出口基地產業集聚功能增強,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蓬勃發展,專業市場開展對外貿易,都將為外貿增長提供新的增長點。三是中西部和沿邊地區外貿增長勢頭強勁。國家加快中西部開發,提升沿邊開放水平,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貿易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吸引投資和產業轉移能力增強,進出口具備了更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