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貴州官員反思甕安事件:敵對思維致民怨淤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7 09:05:21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3年前,這裡爆發了一場聞名中外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只有近10萬人口的甕安縣城,有3萬多群眾走上街頭。由於對一位16歲少女溺水死亡處置不當不滿,再加上謠言煽動,憤怒的人群先後衝擊了縣公安局、縣政府和縣委,並點火焚燒了3座辦公大樓。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衝天大火震驚全國,在一段時間裡,“甕安執政”成了全國領導幹部的一道考題,“甕安之問”引發了社會的深沉思考。

  甕安人的解答是寫在現實中的。3年過去,甕安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信訪奇跡:80%糾紛可止於初訪

  2008年7月4日,“6.28”事件剛過去6天。龍長春從貴州省委辦公樓出來,連換洗衣服都沒帶,就直接前往甕安履任縣委書記。此前,他的職務是銅仁行署副專員。一同“空降”的還有代縣長謝曉東、公安局長龐鴻和政委周勝。

  新班子帶著省委的基本判斷上任:“6.28”事件是當地社會矛盾長期積累,民間怨憤淤積太久的結果,是典型的洩憤式群體事件。“近10萬人的縣城,3萬多人上街,辦公樓燒著了有群眾還歡呼。”龍長春坐在車上,一位老領導的話言猶在耳:“甕安縣委坐在火山口上了尚不自知!”

  此時的甕安縣委大樓已是滿目瘡痍,龍長春只能先在林業局“安營”。在這裡他劈出了第一板斧——縣委書記大接訪。“要化解民怨,就必須直面矛盾。”他在臨時辦公樓裡先竪起了“為人民服務”的屏風,又在一樓設立了信訪接待室。一時間,樓前人流熙來攘往,辦公室燈光徹夜通明。

  4天後的趕場天,公開大接訪的大棚搭到了縣城中心的廣場上。由於電視台提前發了預告,所以一大早訪民就蜂擁而至。工作人員在入口處“放號”,叫到號後,訪民按反映問題被分到不同部門的棚子裡,但許多人進場後卻直奔縣委書記的大棚。

  當天一共接訪了115個號。傍晚收攤時,上訪群眾不願離開,縣委、縣政府承諾:放號有效,下次繼續使用。甕安縣信訪局原局長秦綜就在現場,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分析說:“這種場面表明,老百姓對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抱有希望。換句話說,這些信訪件能不能辦好,決定了老百姓能不能重新相信你。”

  在此後的40天裡,像這樣的大規模公開接訪又舉行了兩次。

  除了書記大接訪,甕安還同時啟動了幹部大巡訪、教師大家訪、公檢法司大聯訪、鄉鎮幹部大走訪,俗稱“五大訪”。五大訪引爆了全縣的信訪潮。“2008年上半年縣上信訪只有42件,7月4日到年底,就爆漲到2121件次3449人次。”秦綜回憶說,“許多長年積案都翻了出來。”

  構皮灘水電站移民搬遷是甕安的一個著名積案。由於不滿安置政策,部分移民長期上訪。2004年12月,當時的縣領導帶隊到江界河村商議補償標準,談判陷入僵局。有村民將憲法拿給縣領導,讓其當眾朗讀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矛盾瞬時激化,幹部群眾發生激烈爭執。不滿的移民把工作組扣了兩天,工作組最後在警察解救下才得以脫身,解救中多名村民受傷。從此,江界河移民成了甕安一塊板結的傷疤。

  這塊傷疤不時化膿。一些移民參與了“6.28”事件,還有的移民搶占鄉政府食堂,自己淘米做飯。2009年夏,甕安縣工作組到江界河村進行了逐戶訪問,他們發現,僵局緣於敵對思維,對人民內部矛盾只要工作到位,再死的結也解得開。

  新政策很快出台:願意搬遷的移民,及時補償到位。暫時不願搬的不強遷,哪天願意哪天遷,縣機關部門對口幫辦手續。實在難離故土的,政府花錢在水線上平整一塊地,供其建房安置,並由縣領導逐一“包保”。

  “移民後來大多自願遷走了,300多戶中留下的只有20多戶。”龍塘鄉黨委書記李飛對記者說,“留下的也已安定,江界河基本實現了息訪。”

  大接訪當年接案3170件,結案率達98.1%。“6.28”前,甕安的信訪結案率只有18%。半年間,信訪結案率提高了80.1%,堪稱奇跡。

  大接訪次年,甕安信訪量迅速回落,2010年下降到693起,較2008年下降68%。“80%的上訪其實完全可以止於初訪。”一份總結報告寫道,“如果基層執政得力,民怨何以如此淤積,又怎麼會爆發‘6.28’事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