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馬英九執政以後,兩岸在推動雙方關係方面達成了一個難得的共識,這就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有條不紊,循序漸進”。2010年6月29日,歷經艱苦的談判,兩岸“兩會”簽訂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這標誌著兩岸經濟交往正式進入機制化、制度化、程式化階段。此後一年多來大陸大量的和平讓利,讓島內民眾切實感受到大陸同胞的善意,初嘗到了和平發展的甜頭,從而奠定了馬英九勝選的民意基礎。
如今兩岸經濟合作協商進入攻堅克難的瓶頸階段,ECFA的後續協定,如投資保障協定、爭端解決機制、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等,根根都是難啃的骨頭。在馬英九連任後,抓緊ECFA後續協議協商固然刻不容緩,而能在馬英九無連任壓力戰略機遇期,儘快將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台灣方面稱為文化ECFA)擺上議事日程,加快協商步伐,這既可為後ECFA時期兩岸關係的進程增添必要前進動力,又可為呼之欲出的雙方政治對話、政治協商創造必要的條件。
文化ECFA為政治對話協商創造必要條件
兩岸政治對話協商是一個極為敏感棘手話題,即使在馬英九連任後,稍不留意,就會給民進黨抓住話柄,蓄意攻擊,導致流產。所以在先經後政順序中,擇機融入柔性、平和的兩岸最大公約數——中華文化交流,並將其貫穿始終,能為政治對話協商營造必要氛圍,創造必要條件:
一、文化ECFA的協商簽署,能有效增進雙方情感,增加彼此互信。近一年多來,國民黨當局忙於擺脫金融危機,增加民眾經濟復甦感,將簽訂ECFA看作是振興島內經濟“及時雨”;而“大選”的“刺刀見紅”,更使剛剛開始互動的文化ECFA被“束之高閣”。如今馬英九的連任,一掃文化ECFA的最大障礙——“文化台獨”,儘快將此協議擺上議事日程,正當其時,適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