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是任何政治對話協商前提、基礎。如無政治互信,任何政治對話協商根本無法進行。協商簽署文化ECFA,以中華文化為精神紐帶、橋樑,拉近了彼此原有的心理距離,逐步消除雙方固有的心理戒備,融化兩岸的心理隔膜,熱絡台海之間情感,使得雙方的政治對話協商有了“坐”下來的鋪墊,“坐”下來的需求,“坐”下來的可能,“坐”下來的動力。
二、文化ECFA從認知源頭加強互動,縮小差距。中華文化並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傳統文化,而是包含在文明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人特有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價值觀念。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華文化的轉化、再造、創新,單靠同為龍的傳人的海峽兩岸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獨立進行,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此攜手互動過程中,長期以來兩岸文化的同中有異,可逐步相互理解、貫通;而兩岸價值觀中的異中有同,也可在雙方赤誠坦陳交往中,漸漸擯棄原先誤解、曲解。這種中華文化特有的“以和為貴”、“和諧共生”的精神,可使雙方在包容、諒解、互動中加強趨同化的認知,縮小差距。而通過文化認知的趨近認同,是逐步通向政治認同的最佳捷徑。
文化ECFA兩個關鍵主題
一、底線:底線當然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守“一個中國”原則。但堅持“一個中國”底線,既要堅持政治原則,也要注意尊重對方,避免傷害對方感情,使兩岸交流成果毀於一旦。力戒再度引發“東京影展風波”,殃及兩岸關係。
二、主導:文化教育屬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築。如果說經濟是硬實力,那文化教育就是軟實力。對於這個問題,雙方都極力強調“以我為主”,都想主導交流。大陸強調的是,中華文化的根在大陸;而台灣凸顯的是,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難能可貴,但問題實質在於究竟誰能真正主導。主導,決不意味著頤指氣使、居高臨下。主導,要求雙方在洽簽文化ECFA之前,做好各方面充分準備,讓“登陸”、入島的文化教育交流專案,能為民眾首肯接受,喜聞樂見,入耳入心。 |